课件编号2113038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5-2016学年度秋期高三上“一诊”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含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14802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一诊,word,试题,语文,考试,重庆市
  • cover
重庆巴蜀中学高2016级2015-2016学年(上)“一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行保存。 第I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性与文学形式的演进 导致文学形式演进的诸因素中,人性的发展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大致说来,文学形式的演进有些是直接与人性的发展相联系的,有些则是间接的联系。 以直接联系的来说,如通俗小说、南戏、杂剧 等本是适应城市平民的享乐要求而产生的,而这种享乐要求的形成,固然有赖于城市生活(包括工商经济)的日益发展,同时有赖于人性的发展,———把人们on个长期艰苦生活里形成的抑制享乐愿望的特点逐渐改变。再如对人物性格的描绘趋向细致,这固然有赖于较高的艺术功力,但更有赖于随着人性发展而来的个性的丰富。倘没有丰富的个性,人物性格的描写就不能细致;而作家在这方面的功力,是只有在有了丰富的个性可供他描摹以后,才能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的。至于风格的多样化,也是如此,刘勰的《文心雕龙》把作品风格分为八类,司空图《诗品》光是诗歌的风格就有二十四类。这主要不是刘勰的分辨力不如司空图,而是由于人性的发展,作家的个性差别越来越明晰,所以风格也越来越多样。 就人性的发展与文学形式演进的间接联系来看,则审美意识与文学观念是主要的中介。 文学艺术是与美联系在一起的。一般说来,文学 应给人以美感,从而文学的形式也必须服从美感的需要。但人的审美意识是经常在变化的,今天认为美的事物,过些时候有可能被认为不美。因此,文学形式的演进必须顺应审美意识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取决于人性的发展。 四言是《诗经》的主体,但从东汉起,四言诗在 诗歌中的主体地位就逐渐被五言诗所取代。从今天来看,五言比四言至少有三个优点:一、由于增加了一个字,内容的含量扩大,从而能更好地叙事抒情。这也就是钟嵘在《诗品序》里所说的“(五言)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例如“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之类漂亮的诗句,用四言是怎么也写不出来的。四言诗当然也有写得美的,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它的美在于这些诗句所组成的整个境界。二、四言的句式大抵以两个字为一组,每句两组,显得较为单调、板滞。五言的句式则既可由两组组成,也可由三组组成。因组合方式繁多,在同一首诗中可不断变换,故有灵动之致。三、五言诗的句子组合方式不断变换,得以与感情的起伏转折相应,因而能适应多种感情的表达需要。四言诗句式单调、板滞,其能适应的多为庄重、舒缓的感情;苍凉、怅惆、轻微的感伤或喜悦也还可以,因为那都不属于浓烈、激动、明快、尖锐一路,多少可与庄重、舒缓相通。除此以外,就难免有些扞格。 四言是《诗经》的主体,可见这种句式以及与之相应的音节组合在《诗经》时代是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能引起人们美感的。而汉以后,则人们普遍认为五言诗更能引起美感,在四言诗向五言诗演进的过程中,审美意识起了很大的作用。 (节选自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导论》,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性的发展和文学的演进的联系既有直接的联系,又有间接的联系。 B.导致文学形式演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