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3.1 认识地球 第1课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新知导入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南海岸港口出发,环绕地球航行一周,历时1082天,成功返回出发地。出发时船队由5艘船和260多名水手组成,回来时只剩下1艘船和18名水手。环球航行极其艰难。那么,船队的环球航行具有什么意义?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又经历了哪些过程? 新知讲解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地球的形状 古时候,由于人们活动范围很小,认知能力非常有限,对地球形状产生了很多不同的认识。古人往往凭经验和直觉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太阳绕着地球转动,而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地是平的,整个大地也是平的。 既然大地是平的,应该有“天涯海角”,为什么我们在地面上总是走不到边?为什么远去的船只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许多现象促使人们逐渐对“大地是平面”的认识产生了怀疑。 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失的原因: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提出了地球是球体的猜想。 过了2个世纪,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通过多次对月食的观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弧形的,由此,他推测地球是个球体。 这是人类通过观察天象得出地球形状的推论,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 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经过长达3年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他们用自身实践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结束了人们关于地“方”与地“圆”的争论,在人类的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世纪,人类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器,从太空中拍到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照片上面有蓝色的海和白色的云。 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在太空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他看到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 思考与讨论: 1.你还能列举验证地球是个球体的现象和方法吗? 帆船从海上向岸边驶来,先看到桅杆 站得高看得远 2.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受当时条件的限制,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不全面;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事物的认识逐渐完善。 地球的大小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确立了地球的概念,并用几何学方法定量地测定了地球的大小。 现代科学技术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km,两级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km,相差极小。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4×104km。 科学阅读: 测量地球的周长 埃拉托色尼利用光影测地球周长 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假定地球是一个球体,同一时间在地球的不同地方,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是不同的。那么,只要测出两地的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的差和两地之间的距离,就可以算出地球的周长。 他听人说,在埃及的塞尼城(今为阿斯旺), 夏至日正午的阳光可以直射到井底,表明太阳光正好直射在该处的地面。他又测出夏至日正午亚历山大一根垂直杆的杆长和影长,可算出太阳光与杆之间的夹角,再测出塞尼城到亚历山大的距离,这样他就算出了地球的周长。 如图,埃拉托色尼算出这个夹角等于圆的1/50,所以地球的周长应该等于两座城市之间的距离乘50。他算出的地球周长的数值为25万希腊里,约合4×104km,与我们现在测得的数值非常接近。 方法与技能: 科学记数法 对于很大或很小的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呈现。科学记数法是用一个大于等于1,小于10的数乘于10的指数来表示数。例如: 长度单位换算:1m = 1000 mm = 1×103 mm 1mm = 1/1000 m = 1×10-3 mm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为: 40000 km = 4×104 km 细胞的大小约为: 0.000022 m = 2.2×10-5km 思考与讨论: 假如初中学生的平均臂展为1.5m,让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