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33269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

日期:2024-09-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8次 大小:420658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0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变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前苏联历任最高领导人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 2.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请阅读教材梳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弊端。 表现 建设成就 存在弊端 1.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2.到1937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生产总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改变,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权力高度集中,实行个人崇拜 2.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赫鲁晓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改革 内容 弊端 效果 ①政治:与美国军备竞赛 ②经济:工业“ 新经济体制 ”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加速科技进步。 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①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 ②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①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苏共二十大批判个人崇拜。 ②经济: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 经济: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推动农业发展; 政治: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政治: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①经济:承认市场调节…… ②政治:取消……放弃……实行…… ③思想上:在意识形态上抛弃……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但是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造成思想混乱,民族主义随之兴起,苏联解体。 经济改革成效甚微 (1)请阅读教材梳理苏联的改革的基本史实。 (2)比较三者改革的异同: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不同点 时间 侧重 结果 败因 相同点 1953-1964 1966-1977 1985-1991 农业 工业 前期经济,后期政治 取得一定成就,但最后失败 失败 未改变原有体制,对苏联模式进行修修补补 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 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都没有解决苏联的根本问题。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前两次的改革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承认市场调节作用,从根本上改革经济体制 (3)根据上述表格梳理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境内各独立国家(1990.3.11—1991.12.14) (1)1990年3月,立陶宛率先宣布独立,之后许多加盟国家也宣布独立;为了遏制独立势头,1991年3月,苏联进行全民公决,赞成保留联盟的占76%,但要削弱中央权力,增强各国独立性,并把国名改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1991年8月14日,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预定20日签署。 (2)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少数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使国家和社会尽快摆脱危机,但很快失败。苏联的分裂进一步加快。 (3)1991年12月,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11个国家的领导人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宣告结成独立国家联合体,标志着苏联的解体,苏联不复存在。 历史原因: 直接原因: 外部原因: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冷战”消耗了国力,加剧社会矛盾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东欧剧变的推动。 (4)苏联解体的启示: 解体的实质: 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第一、注重农轻重经济比例 第二、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