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3369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126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 cover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四首》中的第二首。诗人写景,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切合当时情境融情入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借明月来表达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安慰之情。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学段学习诗歌的方法较为简单,以朗读、背诵为主,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认知,而对作品的艺术特点缺乏了解。所教班级中大多数学生只有三年的学习语文教材的时间,积累欠缺,在课堂上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做好衔接。 教学设计 从单元导读入手,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声韵美,在此基础上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感情,感悟诗作艺术特色,并适当加入古诗问题认知,用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深入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诗中的字、词、句的意义。 2.了解李白诗歌奇特的想象和喷发式的情感表达方式。 3.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能翻译和背诵本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理解整首诗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关切与同情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把握、体味诗歌的艺术手法。 学习方法 诵读、分析、点拨 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作《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请学生介绍李白,老师补充。 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请大家先来读题目,理解诗题的意思。 教师补充资料: 王昌龄(公元698-756年)盛唐时期著名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代表作有《出塞》、《芙蓉楼送辛渐》等,作品有《王昌龄集》。 《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龙标:今湖南黔阳,离京城长安三千多里,唐时甚僻。 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王昌龄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王昌龄贬龙标尉的时,李白已离京漫游,此时正在扬州,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好友。 初读诗意 1.自由读。诗为心声。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当作是李白,自我设计朗读,看看谁最能把对好朋友的深厚的同情和慰藉表达出来。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用“/”划分诗句的节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3.学生齐读,体会文中蕴含的作者感情。 4.根据注释,同桌合作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的意境。 5.齐读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   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