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33892

融于一“体”,合于四“美”——21古诗五首《游山西村》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5-0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8次 大小:118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融于,七年级,语文,初中,教学设计,游山西村
  • cover
融于一“体”,合于四“美”———《游山西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体会诗歌意境。 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析、感悟诗歌蕴含的情蕴和意理,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陆游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学习诗人面对困境奋力前行的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诵读诗歌,能感受律诗的音韵美及欣赏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通过领会诗歌的哲理句,体会诗人虽处逆境却处处体现温情、明媚的豁达情怀和风骨。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法、译读想象法、品读探究法、背读启发法。 教学过程: 课前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 一、导入 大家刚刚所诵读的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陆游的诗有两种最明显的不同风格,一种多表现爱国之志和失国之悲让人读起来精神振奋,另一种则描写闲居的生活和乡村风情,笔调舒缓,趣意恬淡,今天我们来学习他这一风格当中的代表作《游山西村》。(课件出示题目) 二、知识积累 1.知人: 好章法、讲对仗———对偶新奇、工整,章法整饬谨严。 爱生活、喜质朴———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材,多描写田园风光,。 借美景、蕴哲理———多是借景抒情,或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抒壮志、显悲壮———以慷慨报国为己任,含有激昂的报国热情。 2.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字数整齐,格律严密,共八句,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有五言和七言之分。律诗不仅讲究押韵,还十分讲究平仄。 三、诵读———入韵 1.初步朗读,读准字音及节奏 对“豚”、“箫”、“叩”等字进行明确;划分为“二二三”的节奏。 学生朗读,老师点拨,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美。 2.深入诵读,感受韵律及平仄。 律诗讲究押韵。偶句尾字押平声韵,韵尾延长声调。 律诗讲究平仄。这首诗仄起平收,读时平长仄短,平高仄低;对于入声字“腊”、“足”、“若”、“月”读时短促。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韵)。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韵)。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韵)。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男、女生各读两联共同完成整首诗的朗读,读出律诗的韵律美。 教师适时点拨,再次朗读全诗。 四、译读———入境 采用以诗译诗的方法,发挥联想和想象,译读诗人在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描绘画面。 方法提示: 还原生活情境,丰富人物活动 示例:尾联中,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但愿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 学生展开想象、思考并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五、品读———入情 1.诗中悟情 将诗人在游山西村时的所感,在书上进行批注,体会诗歌情境。 方法提示:抓关键词句 体会情感和意境 示例:首———浑”浑浊,农家酒味虽薄,但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足”表现出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愉的气象。 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读出情感。 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真切感受到一个热爱生活、喜爱质朴的陆游,美丽的农村风光、古朴的的民风、醇厚的人情无一不体现出诗人的陶醉之感、热爱之情。 图片 小结:农家热情待客图,表现人情美,读出愉悦之感。 村外山重水复图,展现自然美,读出惊喜之意。 村内古朴民风图,凸现风俗美,读出热闹之境。 相约再来作客图,呈现温馨美,读出希冀之情。 全班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