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35843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 踏雪寻梅 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410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下册,踏雪寻梅,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四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踏雪寻梅 教科书 书 名:音乐 -出卷网-:人民音乐-出卷网- 教学目标 1. 通过多层次反复聆听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并用怡然自得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运用填充式的合唱手法,深入表达歌曲的意境, 更真实的感受音乐的情趣、体验合作的快乐和创意的表达。 3.通过感受歌曲歌词情景交融的精致描绘,感知黄自艺术歌曲的词作内涵,感受中国艺术歌曲词曲配合音画描绘的独特魅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层次反复聆听歌曲,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并用怡然自得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填充式合唱中对音准、音色的控制以及音乐情绪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律动塑情———寻找冬天 师:同学们,四季更替,季节轮回,秋去冬来,在白雪皑皑的冬天,你们想做些什么呢? 打雪仗、堆雪人、玩雪橇……那你们知道古时候的人们在下雪时会做些什么呢? 同学们肯定有诸多的猜想,老师就用一首歌曲来告诉你们答案,请大家聆听歌曲《踏雪寻梅》,听听歌曲中的人做了什么呢? 初听音乐,完整感受歌曲。 介绍什么是灞桥? 师:灞桥是指用石头做的石板桥,你们想,雪后初晴梅花绽放,推开窗户闻到屡屡梅香,少年骑着毛驴踏着冬雪过灞桥去欣赏雪映红梅,那是多么有诗意和意境的事情啊,据记载宋朝文学家黄庭坚曾说过--不似灞桥风雪中,半臂骑驴得佳句,可见大诗人的好诗也是在灞桥驴背上油然而生的,你看音乐和文学也是想通的,那么你觉得此刻踏雪寻梅的少年心情是怎样的呢? 再听歌曲,跟随老师做律动,感受四二拍歌曲的强弱 黄自简介--黄自先生,他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重要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黄自先生的作曲风格细腻,他还在短短的人生34年的历程当中,共创作了394首不同形态的音乐作品,而这首《踏雪寻梅》是黄自先生为数不多轻快的艺术歌曲。 5.观看视频学习骑驴过灞桥的动作和节奏 短灞桥2/4 XX X ┃ XX X ┃ XX XX ┃ XX X ┃ 长灞桥2/4 XX X ┃ XX X ┃ XX XX ┃ XX X ┃ XX XX ┃ XX X ┃ 6.加入打击乐器--双响筒和串铃再次感受骑驴过灞桥的节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聆听、律动,养成聆听 习惯和听辨能力,为歌曲教学做好铺垫) 二、演唱体验 ———体味冬趣 (一)律动之趣,乐句之巧 1.在赏梅的过程中,驴脖上的铃铛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2.铃铛声非常清脆,歌曲中加入了顿音记号,要求铃铛声要唱得短促、跳跃,有弹性,同时注意结尾休止符的停顿,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假如我们的小毛驴从很远的地方向我们走来,它的铃铛声有什么变化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4.老师邀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演唱,老师演唱其他部分,同学们演唱铃铛的声音,老师在演唱的时候请同学们用驴蹄的声音为老师的演唱伴奏。 (二)歌曲之韵,要素之妙 1.看小毛驴把我们带到了哪里———对,就是梅园。说起这梅花啊,自古以来就受到了很多文人墨客的喜爱,比如:墙角数枝梅,林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聆听歌曲的第四乐句,作曲者用音乐的方式称赞它是一朵好花,雪中寻得红梅,折一支回去伴我们读书,在屡屡的梅香中共渡好时光。 3.歌曲用四个越来越高的音在夸赞梅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4.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这个长乐句,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5.在演唱时前面要注意把对梅花的赞扬高高扬起,结尾时仿佛是让我们将这屡梅香停驻在我们的心里,这种演唱方法叫做先扬后抑。 6.刚才我们演唱的就是歌曲的后两个乐句,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尝试演唱歌曲的前两个乐句。 歌曲中出现的休止符,仿佛是骑驴赏梅时的怡然自得,注意结尾的停顿。 三、合作演绎 ———深入冬境 1.接下来让我们跟着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2.骑驴赏梅,小毛驴的铃声生也想加入歌曲,同学们听一听铃铛声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