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40903

《比较》表格式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西师大版

日期:2025-05-1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225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比较,格式,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
  • cover
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较》教案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比较》是西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比较的基本概念,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将比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章节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比较的概念,包括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等方面的比较。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初步掌握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且内容包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等,通过比较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2.使学生能够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等。 3.掌握比较物体的方法,会用 “>”“<”“=” 表示比较的结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判断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体会比较的方法和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物体大小、多少、长短的方法,正确使用 “>”“<”“=” 表示比较的结果。 2.掌握使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轻重等。 【教学难点】: 1.理解比较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比较的方法。 2.理解比较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学情评估: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数学学习充满好奇和兴趣,具有初步的数感和观察能力,但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比较的经验,如比较物体的大小、多少等。但是,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情境和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来理解比较的概念和方法。 五、教法学法: 【教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较的对象。 2.启发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学法】: 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物、图片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如摆一摆、比一比等,加深对比较概念的理解。 3.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具体描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些大小不同、多少不同、长短不同的物品图片,如苹果、橘子、铅笔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说出物品的大小、多少、长短等不同之处。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较。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大小 (1)教师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球,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个球大,哪个球小。 (2)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比较的结果,如 “这个球大,那个球小”。 (3)教师介绍 “>”“<” 的用法,并让学生用 “>”“<” 表示两个球的大小关系。 2.比较多少 (1)教师展示两组数量不同的物品图片,如苹果和橘子、铅笔和橡皮等。 (2)让学生数一数每组物品的数量,并说一说哪个多,哪个少。 (3)引导学生用 “>”“<”“=” 表示两组物品的数量关系。 3.比较长短 (1)教师拿出两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哪根绳子长,哪根绳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