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47644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清明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04-24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6149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
  • cover
(课件网) 清 明 导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清明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走进诗人 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人。唐朝文学家,世称“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杜牧性情刚直,不拘小节,不屑逢迎,诗文均有盛名。 代表作品有《山行》《江南春》《赤壁》《泊秦淮》等。 写作背景 这首诗约作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64年),当时杜牧为池州(今属安徽)刺史。 走进古诗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感情的朗读 走进古诗 节奏 反复朗读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走进生字 欲 yù 魂 hún 借 jiè 走进生字 酒 jiǔ 牧 mù 走进生字 道行 hénɡ 行人 xínɡ 银行 hánɡ 行 多音字 走进古诗 诗意 清明这一天,细雨纷纷飘洒,出门在外的行人心情哀伤,哥哥像失魂落魄一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我国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等习俗。 纷纷:形容多而杂乱。 行人:这里指行旅在外的人。 欲:将要,几乎要。 断魂:比喻感伤愁苦之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走进古诗 诗意 询问路边放牛的牧童:附近哪里有酒馆啊?牧童伸手指向杏花深处的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借问:请问,询问。 酒家:酒馆。 遥指:指向远处。 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 赏析古诗 “雨纷纷”指出清明时的环境特征,为下文写行人的心情做铺垫。渲染了凄清忧郁的气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赏析古诗 这两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天气环境、气氛,以及路上人们的心情。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赏析古诗 牧童未说话,而是用动作回答了行人的问题,描写新颖奇特,使我们如同看到了远处的“杏花村”。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古诗 这两句写行人想歇脚避雨。顺便小饮几杯酒暖暖身子,也想借酒消愁,暂时忘却一些心中的烦扰,于是向牧童打听哪里有酒家。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思考 1.为什么路上行人会“欲断魂”? 阴雨连绵的天气,人们的心情会变得低落,又恰逢清明时节,人们想到逝去的亲人,心情更加悲伤。 思考 2.《清明》描写了这个节日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赏析古诗 触景生情 借酒消愁 清 明 唐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天气 心情 叙事 主旨概括 这首诗描写了清明时节在春雨中的所见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已故亲人的思念以及触景伤怀的凄凉之情。 拓展 描写清明的诗句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辛弃疾 板书设计 清明 失魂落魄 振作精神 雨纷纷 欲断魂 问酒家 杏花村 触景伤怀 借酒浇愁 谢 谢 观 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