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47675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22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 表格式 教学设计(2课时)

日期:2024-11-2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246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送辛,2课时,教学设计,格式,芙蓉楼
  • cover
教学内容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十二课《芙蓉楼送辛渐》 课时 一、二 教材分析 《芙蓉楼送辛渐》作为古典文学中的经典送别诗,其教材价值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语言和高超的艺术手法,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人生哲理。该诗通过“寒雨连江夜入吴”的凄清景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离别时的感伤与不舍,同时以“一片冰心在玉壶”自喻,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在教材中,这首诗不仅是对学生古典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更是对其情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熏陶。通过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领略古典文学的魅力,提升文学素养,同时增强对友情、高洁品质的理解和认同。 学情分析 针对学习《芙蓉楼送辛渐》的学生群体,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学情分析。首先,从知识基础来看,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词阅读和理解能力,能够初步把握诗歌的大意和情感。然而,对于诗歌中深层次的艺术特色、意象选择和修辞手法等,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其次,从学习兴趣来看,大多数学生对古典文学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尤其是对于像《芙蓉楼送辛渐》这样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诗歌,学生往往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兴趣。最后,从学习需求来看,学生渴望通过诗歌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希望能够在情感和价值观上得到启迪和熏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诗歌的艺术特色,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培养,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芙蓉楼送辛渐》,理解诗歌大意,识别并解释关键意象。 通过诵读、讨论、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情感,感受诗人送别友人的深情与高洁志向。 培养学生珍惜友谊、保持高洁品质的情感态度,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难点: 体会“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意境,以及“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所表达的高洁情操。 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行为: 手持一幅描绘江南雨景的画作或展示相关图片,缓缓步入教室。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与离别和友情有关的古诗———《芙蓉楼送辛渐》。在诗人王昌龄的笔下,离别不仅是伤感的,更蕴含着深厚的情谊和高洁的志向。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诗,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吧。” 学生行为: 目光跟随老师,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和期待。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大家有没有过与好朋友分别的经历?那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学生A:“很舍不得,会想念对方。” 教师:“是的,离别总是让人不舍。那么,诗人王昌龄在送别辛渐时,又会有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从诗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教师行为: 播放《芙蓉楼送辛渐》的配乐朗诵,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首诗的朗诵,想象自己正站在芙蓉楼上,望着江面,感受着诗人当时的情感。” 学生行为: 闭上眼睛,认真聆听朗诵,尝试在脑海中构建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师生示例对话: 教师:“听完朗诵,你们有什么感受?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B:“我感觉到了诗人的离愁别绪,还有对友人的不舍。” 教师:“很好,你捕捉到了诗中的情感。那么,我们接下来就一起走进这首诗,看看诗人是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这些情感的。” 三、精读解析(20分钟) 解读首句(5分钟) 教师行为: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首句‘寒雨连江夜入吴’,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分析“寒雨”、“连江”、“夜入吴”等意象,体会其营造的氛围。 学生行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