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5099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备课综合(教案+课件14张)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1223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父母的心,备课
    父母的心 一、文本细读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小说字里行间既表现了浓浓的爱心,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充分展示了文学作品情感复杂多样的艺术魅力。川端康成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在这里,无论多么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扶养这四个孩子了。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决不会把他们扔了”,没有豪言壮语,却也掷地有声,只因为有亲情的力量、爱的力量!川端康成无论是泼墨描写浓浓的亲情,还是轻点丹青流露淡淡的哀怨,总能扣动读者的情弦,引起强烈的共鸣,展示其大手笔的魅力。“父母”的“心”的含义至少包含以下三层意思: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对长辈的孝心;对晚辈的爱心。 二、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理解小说情节一波三折的特点; 2.品味作者细致的描写; 3、体会文中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感受作者对亲情深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作者细致的描写; 2.体会文中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感受作者对亲情深沉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读字音 写字形: 读准字音: 濑户内海 衣衫褴褛 酬谢 一模一样 用手指在桌子上写一写这些字形: 酬谢 衣衫褴褛 无精打采 (一)导入: 有人说:上帝疼爱世人,所以给每个人创造了父母。于是也有了这么一颗心,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看看在他的笔下,父母有一颗怎样的心? (三)读课文 初感知 从体裁来看,课文是一篇小说,小说最能吸引人的就是它的“情节”。在预习的基础上,请你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先自己理一理、说一说) 开端:一对贫穷的父母带着三个孩子在轮船偶遇一个贵妇人,贵妇人提出优厚条件向这对父母们要一个孩子; 发展、高潮:父母先将长子送给贵妇人,后又以次子替代,接着又用女儿替代将次子要回,最后又将女儿要回。 结局:最后一家六口又团聚。 (四)理情节 析描写 师:俗话说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是无论如何都斩不断的,任何地方出现裂口就会引起所有人的疼痛。 1、可是文中的父母为什么还要送走孩子呢? 生答“家境贫穷”则追问:哪里体现穷?———第2、4小节 穷便能随便送孩子吗?———第5小节,对方提出优厚条件。 生答“对方提出优厚条件”则追问:这些条件对什么样的人是具有吸引力的?———穷人 哪里看出他们穷?———第2、4小节 (优厚条件 :“到了他家的孩子,①不仅能够过好日子,②而且可以继承财主的家业。③另外,我家太太还要赠送你们一百元,作为酬谢”。 家境贫困: 第2小节:“他衣衫褴褛,那副寒酸相在人群中也十分显眼”,“孩子们……但是身上的衣服却相当破旧”。 第4小节:父母甚至已经到了“没有能力抚养这四个孩子”的地步。) 2、面对窘迫的家境,那对父母最终还是选择送走一个孩子。既然送走了孩子,为什么又要三番五次换回孩子?请你从文中父母的语言描写中找出依据。 ①将二儿子换回长子时的理由:“是我们家的接班人。” ②将女儿换回二儿子时的理由:“从眉眼长相到说话的嗓门,都和我那去世的婆婆一模一样。” ③要回女儿时的理由:“正因为她太小,所以总担心她是不是会这样那样啦……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 师:那么父母三次换回孩子的理由都绝对成立吗?哪一次理由是父母真实的心声? 明确:前两次理由有些牵强(二儿子也可以做家里的继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