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55450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 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册部编版历史

日期:2024-09-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3次 大小:730856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8课,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新课导入 这是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太阳神鸟金饰,通体圆形,采用镂空方式呈现出内外两层图案。内层图案是一个圆圈,周边均匀分布着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整体好像不停旋转的太阳。外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飞鸟组成,围绕在太阳的周围。这件金饰制作精美,表达了古人对太阳的崇拜。先秦时期,人们是如何看待日月星辰的?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什么的样的成就? 太阳神鸟金饰 一、天文、历法和医学 二、甲骨文与青铜器 三、《诗经》和“楚辞” 天文、历法 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先民们为从事农业生产,对天文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总结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 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记载日食的商朝牛骨 自古以来,中国的农业生产与季节、天象就已息息相关。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又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 “乙卯允明雾三舀(焰)食日大星”早在公元前1302年6月5日,这次记刻在甲骨(乙编6385)上的日食记录是世界天文学历史上最古老的有确定日期的叙述记录。 天文、历法 《诗经》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的日食,这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春秋》中记载了公元前613年一颗彗星扫过北斗,有研究认为,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 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 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已经开始出现干支纪日。 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 《诗经·小雅》中的“十月之交”篇中同时记载了一次日食、月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 《春秋》记录了37次日食,鲁宣公以前15次,有7次记明发生在朔日;鲁成公以后22次,全部记明发生在朔日。经用现代天文学方法推算,这37次日食中实际发生的有33次。这些结果说明鲁成公以后的历法对朔的推求已经达到相当准确的程度。 天文、历法 想一想: 制定历法、测出二十四节气的意义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 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 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 而且其影响力和价值跨越国界, 传播到东亚、 东南亚等地区,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这一历法系统的制定, 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以及对农业生产和生活节奏的精细调控。 农业生产指导: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根据黄河流域的气候、 物候特点创立的, 后来成为古代中国指导农业生产与生活的普遍历法。 它不仅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久远、 播布广泛, 还影响了许多国家, 成为东亚、 东南亚民众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生活节奏: 二十四节气成为了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重要节点与时间坐标,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众日常社会生活的时间指针。 从年初到年末, 各种活动各有其时, 农事活动与其他各项活动巧妙配合而又有序地分布于时间与空间之中。 节日与习俗: 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一种时间制度, 而且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内涵。 许多节气仍旧被作为节日保留了下来, 如立春、 清明等, 形成了丰富的节气习俗活动, 包括奉祀神灵、 崇宗敬祖、 除凶祛恶、 休闲娱乐等。 科学成就: 二十四节气的划定是中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 是历代科学家智慧的结晶。 它表示了地球在轨道上运行的24个不同位置, 刻划出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 综上所述, 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不仅是中国古代科学和文化的杰出代表,而且对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医 学 夏商周时期,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医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