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借助朗读,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利用范读及例句比较等方式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通过范写、临摹写“块、常”等7个生字。 2.朗读课文,图文对照,读懂前四个自然段中相同相异的部分,利用表格,提取整合导致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主要信息,进行简单推断,并通过此过程理解“掰、扛”等动词的意思。 3.仿照课文形式,说说小猴子如果第二次下山会怎样,并适当运用所学动词。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语境中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从反复的结构中,能推断出小猴子空着手回家的原因。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整体感知,了解下山路线 一、揭课题,学习“猴” 1.(出示小猴子图片)看,猜猜它是谁?哈,原来是小猴子。 2.一起认识一下它的名字,请你读这个字。“猴”字的偏旁是反犬旁,反犬旁的字大多和动物与关系。和小猴子打招呼!(学生打招呼)注意读好轻声,我们再来叫叫它———小猴子。(指导读好轻声) 3.小猴子看起来不太开心,怎么回事呢?听小猴子说一说。(播放小猴子的话)真是一只小迷糊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帮帮它吧!线索一定就藏在书本里,赶快打开书本找到它。故事题目叫什么? 4.请你读读课题。齐读课题。(板贴:小猴子下山) 二、初读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1.想要查清楚事情的经过,我们就得先了解小猴子的下山路线。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些地方呢?请你自由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三个任务要求:一读:看看图,读读故事,注意读正确。二标: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三想:小猴子下山去了哪些地方?用“____”画出来。开始! 2.故事都读完了,故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你能把故事读正确吗?谁想把故事读给大家听?老师请5位小朋友来接龙给大家讲故事,其他小朋友竖起小耳朵,仔细听。 评价:小朋友们能够把故事读正确,读通顺,我们一起夸夸他们。 3.小猴子下山去了哪些地方?找到线索的小朋友请举手告诉老师。请你先把找到的句子读一读,然后告诉大家小猴子走到了———(板贴:走到)先请你读句子。 有一天,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 师引导:小猴子走到了———玉米地里。(板贴:玉米地) 评价:你能快速找准句子,真不错。 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一棵桃树下。(板贴:桃树下) 小猴子捧着几个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板贴:瓜地里) 离开瓜地之后,小猴子还去了哪里呢?接下来的这句话,我们可得好好找一找。提示:小猴子直接回家了吗?(没有)那它去哪了?请你来说。 小兔子跑进树林里,不见了。 小兔子跑进了树林里,小猴子追着小兔子来到了———(树林边)是呀,小猴子来到了树林边上。(板贴:树林边) 4.小猴子下山去到了四个地方。看,这是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图。故事就藏在这些图画中,谁能把小猴子来到哪些地方按照顺序放到路线图中 请你来摆一摆。 5.正确的图片我们都找到了。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句式来说一说小猴子下山的路线吗?请你先自己说说看。 活动二:拼读课文,发现“所见”“所做”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画找猴子的“所见”“所做”。 一起梳理故事内容: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一块玉米地,接着再走到一棵桃树下,然后来到一片瓜地里,最后往回走。 评价:看,我们用上了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就能轻松把故事串联起来,讲清楚了。 1.让我们按路线图的指示,跟着小猴子一起下山,先去玉米地里看看。小猴子看见了什么好东西 请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板贴:看见) 2.齐读第一自然段。小猴子在玉米地里看见了什么 请你读读你画出的句子。 3.玉米地里的玉米结的———又大又多。(板贴“又大又多”)当表示植物长果实的意思时,“结”读第一声。看到这又大又多的玉米,你的心情怎么样?(指名读)一起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