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57722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说课稿

日期:2024-09-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392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课,中华,文明,起源,早期,国家
  • cover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各位老师同学们好,我是***,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课标 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和基础,就单元而言:《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是部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课,是整个高中教学的第1课内容,所以是初中历史到高中历史的过渡,所以知识要从易到难,与初中知识或学生己经了解的知识相联系,而且注重知识的趣味性。本课的知识、理论、方法是学好以后内容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开篇点题的作用。 就本课而言:从内容上看,课标要求学生学习的是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早期国家的特征;从方法上看,要求学生知道二重证据法的使用;从程度上看,本课内容基本以浅层次的了解和知道为主,只有中华文明起源属于深层次的“认识” 三、说学情 要上好一堂历史课,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还要对学情有一定的把握。从学习的内容看,本课内容年代久远,内容庞杂,复杂概念多,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但同时本课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的心理特征看,本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一课,学生基本是带着初中以知识为主的思维来上本课,所以本课要在落实知识的基础上,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利用史料和示意图,让学生理解文明的内涵和文明的标志,着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素养。 2.借助历史地图和教材图文,让学生理解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时间、空间和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3.通过对文物、遗址复原图及相关史料的解读,让学生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中华文明不同时期的具体表现,着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4.利用时间轴、文物、遗址复原图、历史地图等,让学生感受中华文明的悠久、丰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素养。 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以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了解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早期国家的特征 【难点】是理解私有制、阶级与国家产生的关系 说教法 我将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问题引导法 材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合作探究法 任务驱动法等。 七、说学法 学法主要是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 八、说教学过程 这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部分,分三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一堂历史课如果有好的开头,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为此我采用以问题导入新课。 在课堂开始,我会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向学生讲述:“谈到中华文明的起源,我们不免会想起中国古代一系列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等都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许多神话传说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是我们古人智慧的结晶。但是,我们学习历史呢,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意识。那么,华夏大地的远古时期是什么样的?中华文明的起源又是如何呢?相信同学们一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顺势引入本课。 【设计意图】以问题导入课程,可以提高学生中华文明起源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为新课的讲授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通过“华夏大地的远古时期是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