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59037

“困境中的洁身自好,逆境中的自我坚守”——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卜算子》词两首联读教学设计

日期:2025-02-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123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中的,第六,联读,两首,卜算子,单元
  • cover
“困境中的洁身自好,逆境中的自我坚守”———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卜算子》词两首联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中的一首。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春,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在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卜算子·咏梅》是南宋词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咏梅词,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词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以清新的情调写出了傲然不屈的梅花,暗喻了自己虽终生坎坷却坚贞不屈,达到了物我融—的境界。 学情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年多朗读和品析古诗词的经验,尤其是对苏轼、陆游的部分诗歌及创作特点耳熟能详,前面已经学过了作者的多篇古诗文,并且也积累了很多名句,有一定的古典文学欣赏素养,这就为学习这两篇诗歌做好了准备。在课程开始前,通过问卷星的形式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课前学情调查,明确了把情感主旨突破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核心素养目标 1、反复朗诵,把握诗歌节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抓情词景语、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3、学习词人清高自守、不肯同流合污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抓情词景语、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2、学习词人清高自守、不肯同流合污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与工具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诵读法 示范法 教学工具:问卷星 班级小管家 Photoshop软件 完美钢琴APP 微课 希沃白板 导入 屈原被流放,著有《离骚》问世;柳宗元被贬,留下名篇《小石潭记》;刘禹锡被贬,唱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励志高歌。正所谓“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古代文人有过苦难的体验,往往能写出好文章。(轻音乐播放)今天,让我们一起阅读苏轼和陆游的诗作,去聆听他们在困境中发出了怎样的人生宣言。 一、了解作者,弄清文体 1、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文体常识简介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宋代是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词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为古代宴饮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卜算子”,词牌名。“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题目,交代了地点。“咏梅”也是题目。词牌规定了曲调。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是不能没有词牌。 二、诵读流畅,明晰词意 1.听示范诵读,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 学生自由诵读,明晰词意。 3. 学生展示诵读;读出情感。 三、情词景语,把握基调 请找出《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 咏梅》的情词景语,把握这两首词的整体感情基调。 情词:直接表达情感的词。 景语:通过写景间接表达情感的语句。 四、知人论世,理解主旨 “知人论世”,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时代,认识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御史指控苏轼写诗文讪谤朝政、反对新法、指斥皇帝)获罪,差点丢掉性命。后经众人求情,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 孤鸿难道仅仅是孤鸿吗?它象征着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陆游早年赴临安应进士考试,因其出色的才华被取为第一,但因秦桧的孙子被排在陆游之后,触怒了秦桧,被黜免;孝宗时又为主和派一群小人所排挤;陆游一生主张坚决抗金、收复中原,但朝廷主和派当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