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60135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课件)——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共39张)

日期:2024-09-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558262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纲要,中外,统编,人教,高中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阶段特征 :大动荡、大分裂、大融合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01 02 03 04 目录 扁平风演示模板 三国与西晋 十六国与北朝 东晋与南朝 巩固练习 01 三国与西晋 一、从群雄割据到局部统一 在镇压黄巾军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群雄并起得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基本上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三国鼎立 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今南京),国号吴。 国力较强,略占上风 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三国鼎立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割据的结果,是天下大乱后的局部统一。三国时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过渡阶段。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三国实力比较 三、西晋的短暂统一 西晋 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西晋统一。 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 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 ———《〈三国演义〉结尾诗》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 三、西晋的短暂统一 自永熙以来(永熙元年,即公元290年),十有一载,人不见德,惟戮是闻。公族构篡夺之祸,骨肉遭枭夷之刑,群王被囚槛之困,妃主有离绝之哀。历观前代,国家之祸,至亲之乱,未有今日之甚者也。 ———(唐)房玄龄等《晋书》 西晋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 ———《晋书·惠帝纪》 王恺用干米糖洗锅,石崇用白蜡当柴;王恺作紫丝布障四十里,石崇用锦作步障五十里;王恺涂墙用赤石脂,石崇就用香椒泥。 统治集团奢侈腐化 三、西晋的短暂统一 八王之乱 西晋年间,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采取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封就镇,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形势图 五胡内迁 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到西晋,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历史上称为“五胡”。八王之乱后,中原汉族军事力量迅速衰退,胡人趁机起兵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中原大乱。 八王之乱, 耗竭国力 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激化 三、西晋的短暂统一 五胡内迁 (1)原因: ①汉族先进文明吸引。 ②西晋诸王展对中央权力的争夺,演化为内战(“八王之乱”),内迁少数民族卷入。 ③北方生态环境的恶化。 (2)影响: ①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②北方动乱,经济破坏,社会倒退。 ③汉民南迁,南北分立,经济政治格局开始变迁。 晋一天下(280)后三十一年(311),刘曜(匈奴贵族)、石勒(羯族贵族)入洛阳,怀帝被虏,诸王公、百官、士民死者三万余人。 怀帝被虏后五年(316),刘曜入长安,愍帝被虏,晋室遂亡。 ———《国史大纲》 三、西晋的短暂统一 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后,西晋统治集团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02 东晋与南朝 一、东晋的统治 (1)东晋的建立: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 (2)东晋的士族政治: “士族”: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 ②逃到南方的几家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