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60496

第十二课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日期:2025-09-19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9742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十二,学年,逻辑,必修,选择性,统编
  • cover
第十二课 创新思维要多路探索 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一、单选题 1.文物修复工作者在实践中发现,文物各部位之间会有一些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可循。他们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文物的完好部分,再结合完好部分的信息,“倒推”或“猜测”缺损部分状态,再用软件自动化重建出缺损部分。这表明文物修复工作者( ) ①在共性与个性的同一中推断文物缺损部分的状态 ②运用归纳推理寻找文物各部位之间规律 ③通过思维发散揭示文物各部位可能存在的其他关系 ④根据有意想象重建文物完好部位与缺损部分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苯被发现后,其化学结构一直不为人们所了解。德国化学家凯库勒于1865年发表论文指出,苯分子是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形成的环状结构,这一观点后来得到了证实。据凯库勒称,环状结构的想法来自于自己的一个梦,梦中他看到碳原子的长链像蛇一样扭曲转动,突然其中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形成了一个圆环。根据凯库勒的说法,苯分子环状结构的发现主要得益于( ) ①运用求同法求得了不同事物在空间结构上的共性特征 ②依靠发散思维全面地把握了苯分子结构的各种可能性 ③借助形象思维带来的灵感与顿悟推动抽象思维的发展 ④在思维中实现环状结构在不同质对象间的创造性迁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南宋马远《月下把杯图》,勾勒了中秋亲友相聚的美好图景:满月当空,风来疏竹,乐声袅袅,美酒在杯,亲朋对饮。明代文徵明《中庭步月图》是表现文人月夜访谈的代表作,展现了画家与来客小醉后于秋天庭院中赏月话旧的雅会,寂静而明亮的月光,携无限情思,于画面之上浮现。从思维的形态和特征来看,两幅画作( ) A.运用联想、想象等反映认识对象,不能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都具有思维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等主要特征 C.均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抽象和概括了月色的形象特征 D.采用的是联系、全面的辩证思维,从不同的思维方向进行扩散 4.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普通人能够以“我”为主角创作“短视频”。一个个特写镜头,被放大的微观视角,这种第一人称视角下的情感和记忆的散点式叙事,丰富了城市形象的维度和容量,也更容易引发网络用户的情感共鸣。这表明,短视频( ) ①内容源于创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决定着城市形象的维度和容量 ②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③通过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反映认识对象,触及并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 ④创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进行散点式叙事是发散思维的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挂一个美丽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之处,过不了几天,主人必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要么把鸟笼扔掉,要么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人们就是这样,往往屈从于前面的惯性思维,从而给创新、改革带来了巨大阻力。“鸟笼逻辑”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创新不失科学性,也要接受逻辑制约 ②学会多路探索,可以产生更多的主意 ③善于逆向思考,凡事先进行逆向思维 ④想问题时要敢于突破陈规,另辟蹊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我们从某一个视角去认识对象,对象的某种性质或功能可能是缺陷。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认识视角,对象的那种“缺陷”也可能转化为“优势”,在科学技术领域,我们可以变废为宝;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可以变“不利事”为“幸运事”。可见( ) ①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心理危机的阴影 ②逆向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机遇,实现目标 ③“缺陷”与“优势”之间并没有明确的标准 ④不同方向的思维方法之间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生活中有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