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古诗二首 【课前解析】 关注识字:本课10个生字中,“堤”的声母是“d”,学生容易误读为“提”,教师在教学时可将“堤—提—题”进行读音辨析。“丝、裁”两个字均为平舌音,教师简单提示即可。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识记时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记。字义的理解既可借助字形,也可结合语境。 关注写字: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其中“绿”的最后四笔为“点、提、撇、捺”;“趁”是半包围结构;“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以写得端正、平稳。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 关注朗读: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范读引领,感受韵味。范读最好是教师本人,也可以借助多媒体。 自主练读,整体感知。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朗读时间。在反复、多次的朗读中,整体感受古诗的情感意绪。 朗读展示,升华情感。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就要读出诗歌的味道。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接读、师生对读。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10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4个生字,会写“诗、童、趁”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村居》,并能背诵积累。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猜谜引入: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出示谜语)对,是风筝。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请跟着老师来读读这个词语。 2.引出诗题:春天来了,天气暖洋洋的,如果这个时候能到田野里去放风筝,那真是一件开心的事啊!古时候,有一位诗人居住在农村,他在田野里散步的时候,看到了非常美丽的春色,还看到了一群正在放风筝的孩子,于是他便写了一首诗,诗题就是《村居》。 板书诗题:村居,学生齐读诗题。 (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势揭示课文题目,为接下来的解诗题做好了铺垫。) 二、理解诗题 学生朗读诗题,并说说“村居”的意思。 村:农村。居:居住。村居:在农村居住。 三、了解作者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善于描写自然景物。著有《拙吾诗稿》。 四、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初读古诗。 (1)要求:自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听范读,注意听准字音,对比出自己哪几个字读得不准确。 (3)同桌互读互查。 (4)指名读,老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把古诗读准确。) 2.学习字词。 (1)学习会认字。 “莺”是后鼻音,“拂”的韵母是“ou”,“堤”的声母是 “d”,“醉”是平舌音。 (2)交流识字方法。 ①字理识字:“醉”,会意字。左边形状像个酒坛,表示“酒”;右边“卒”表示极点、极端。“醉”表示酒喝多了,神志不清。 教师指名读,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②形近字对比识字:“堤—提—题”进行读音辨析,并通过组词进行巩固。 (设计意图:字理识字帮助学生理解了“醉”字,形近字对比识字既加深了对本课生字“堤”的识记,又巩固了之前所学过的字。) 五、整体感知,把握季节 1.要求:自由读古诗,说一说: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学生会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