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7222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件(36张ppt)+教学设计(2份打包)

日期:2025-10-1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16439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中,课件,2份,教学设计,ppt,36张
    姓名 夏志雯 电话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邮件 ? 单位 寿光中学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教材分析 ?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是岳麓版必修三的第27课,本课通过学习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史实,并探讨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从中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新中国成立后原子能、火箭及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成就 2.袁隆平及其杂交水稻 [教学难点] 1.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2.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高二时学习的,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发展特点,高二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并具备初步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通过提供图片、文字材料等设置情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 ,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两弹一星”中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卫星分为常规卫星和返回式卫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的研制和推广;“神舟”号飞船及杨利伟。 2.通过上述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及相关的媒体资料,观看相关图片,培养学生从史料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采取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在阅读课本内容中分析本课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明确本节课的所讲知识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一系列新中国科技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袁隆平、杨利伟等科学家和宇航员先进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更正确地把握人生方向。 3.通过对党和国家一系列科教政策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政治、经济的重大影响,并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导入环节,通过呈现几幅图片,让学生直观的对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耕作方式和居住环境与美国、新时期的耕作方式和居住环境,从而得出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科技的发展。以此导入新课。 在讲授新中国科技成就发展的原因时,设计呈现几则材料,思考问题“为什么新 中国成立后科技得到快速发展?”让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对党和国家一系列科教政 策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对政治、经济的重大影响,并以此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意识。 在基础知识———成果篇:“两弹一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一个表格,学生自主学习主要的基础知识和意义。这一设计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课本内容中分析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明确所讲知识的地位和作用。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幻灯片展示图片对比: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耕作方式和居住环境与美国、新时期的耕作方式和居住环境 观察图片,得出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 图片展示 讲授 呈现文字材料,思考: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科技得到快速发展?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文字材料展示 讲授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成果一 自主学习 excel表格呈现 探究 结合材料探究“新中国为什么研究两弹一星技术?” 阅读材料,合作学习 材料展示 建构 展示本课的知识体系 现有学生自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