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72564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9-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977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6课,国家,出路,探索,列强,侵略
  • cover
第 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单元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教学的第2课时。主要讲述了随着西方列强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做的抗争和努力,展示了其探求救国之路的历程。本课前承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体现鸦片战争后中国两个阶级的新探索。本课也为甲午战争后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做铺垫。贯之始终的是面对民族危机时,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丰富,学生初中分别学习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内容,有一定知识储备和历史认识。对此,本课重点内容围绕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这一主题展开,强干弱枝,重点着眼于两个阶级进行了哪些探索、探索的出路是什么,并评析此出路有何进步性和局限性。 在各子目之间的联系上,本设计将边疆危机与洋务运动关联讲述,依托相关地图,按时序展开,从危机与应对的角度突出历史事件的相互影响; 本课以李鸿章为典型人物,他的思想认识在当时较为开明,在实践中创出中国近代史上的诸多第一,并留下丰富的奏折资料,为此以李鸿章的奏折、人生经历等串起本课三个子目之间的联系。 此外,从单元整体设计出发,将17课第四子目“瓜分中国狂潮”的内容移至第18课讲述。 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学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19世纪60-90年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体会近代中华民族饱经磨难的痛苦。 通过阅读和辨析李鸿章的若干奏折,增强对历史的感知,认识不同史料的价值。分析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下,他对于变局的认识及提出的对策,从而培养学生解读史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刻理解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进行救国的艰难性,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认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所做努力的局限性。 教学重点: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教学难点: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对国家出路探索的局限性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北京李鸿章祠堂图片和《李鸿章生平年谱(部分)》,提问:从李鸿章的人生经历中,可以看到晚清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阅读思考,进入学习状态 从历史人物活动与时代的关联导入本课 活动1: 概述中国农民阶级对国家出路探索的时代特点及其结果 一、太平天国———农民阶级探索·天国梦 1.出示《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太平玉玺》等图片,简述起义原因、过程的大概情况。 2.展示《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农民阶级两种国家出路的构想、能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实施等角度进行分析。 3.出示陈旭麓的评论等材料,引导学生从“自身原因”“外部原因”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从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看其影响。 阅读材料,认识到近代农民阶级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在探索国家的出路; 思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引起政治和权力机构的变化 引导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斗争与时代特征的关系,用阶级分析法认识其局限性 活动2: 探究中国开明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探索的重要意义和启示 二、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探索·自强梦 1.出示《李鸿章上<致总理衙门函>》,提问学生李鸿章认为中国实现“自强”的途径。 2.以学案方式提供《李鸿章创办的部分洋务》表格,呈现洋务实业空间分布图和代表图片,学生对历史素材资源进行整体阅读和归纳,探究问题。 (1)从时间、空间、类别等角度归纳李鸿章所办洋务的主要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洋务派探索了一条怎样的国家出路。 (2)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和所学,从性质,积极作用以及局限性等角度评价洋务运动,其局限性为后面洋务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