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7308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1172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 cover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梁衡的散文《壶口瀑布》是一篇游记。单元导语提示: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本课的“预习提示”要求细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特点,欣赏精妙的语句。课后的“延伸拓展”第四题也要求反复阅读课文第3、4段,品味其语言的妙处,并试着写一段赏析文字。 站在编者、读者以及教者的角度研读教材,我把语言的赏析与品味,作为本节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因为文章很长,不可能面面俱到,如何进行取舍是要思考的问题,我想通过聚焦精读几句话,运用对比法、朗读法,从动词、叠词、修辞等角度,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赏析语言美,感受壶口之水的刚柔特点,在赏析语言中渗透情感教育,进而引申到人的个性,中华民族的精神。 【教学过程】 导入: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梁衡先生走进《壶口瀑布》。 (板书课题、作者) 课前收集了同学们的疑难点,请看大屏幕。根据同学们的疑问和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初读,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2.品读,赏析语言丰富的内涵。 3.悟读,体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 在目标的引领下跟着课本去旅行吧! 课前展示: 1.字词检测———课后读写 2.搜集有关黄河的古诗句 3.诵读———摘抄的本课的句子或者段落 好的预习习惯有利于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 活动一:身临其境———所至和所见 这是一篇游记,作者曾经两次前往壶口。如果你有一张免费的壶口瀑布旅游券,你会选择那个时期去游览观光? 示例:我选择雨季旅行。 半山腰(听见涛声如雷)———下到河滩里(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到了岸上(回望到白烟) 地点转换,看到的风景也不同。在《小石潭记》中我们涉及到过这种写法———移步换景 教师总结:游记写法之———移步换景 示例:我选择枯水季。 壶口(仰视看上游河水势如千军万马)———深沟(俯视水更闹、更挤、更急) 教师总结:游记写法之———俯仰结合 示例:我选择枯水季。 龙漕附近的水多姿多彩。(平视龙槽两边千姿百态的河水,以及水雾和彩虹,景物特点是多姿多彩。) 教师总结:游记写法之———定点观察 过渡:不同的时期观壶口瀑布,景致不同,作者又会有着怎样的感受呢? 活动二:心临其境———所感 如果要评选《壶口瀑布》“震撼读者”的句子,你把桂冠给谁?说说你推荐的理由。 角度参考:从动词运用、叠词使用、多种修辞等角度赏析 (小组讨论合作,派代表回答) (1)“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 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水势之大,令人害怕。 朗读指导:调整呼吸,读出震颤音。 (2)原句: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 改写比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 去掉“排排”,把“推推搡搡”改成“推搡”———运用叠词具有动态美感,河水扑面迎来。 改写比读: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向石壁。 连续运用不同的动词,细腻的写出了水的不同姿态和奔腾气势。 朗读指导:男女生分别读原句和改句。 (3)到了岸上回望那团白烟,心还在不住地跳…… 省略号的运用,写出作者的惊魂未定。 朗读指导:加上神态,动作朗读,感受作者当时的心境。 (4)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先跌,再跌下去,三跌,四跌。反复运用,更强调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