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73082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18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 cover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文本分析】 本文是部编本八下语文第五单元的第一篇美文,单元提示很明确: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这也就告诉我们,“游记”点明了体裁,“记述游览见闻”点明“记游”得有游踪才能见“所见”闻“所闻”。怎样描摹呢?得选准恰当的写景角度,得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抒发情思”提醒读者,同样的景观,不同的人所感迥乎不同,既得读懂作者的情思,更得读出自己的情思,要随着作品去想象,以求涨知识,开眼界,悟生活。这就需要在揣摩语言品味意境的基础上,欣赏积累精彩语句以达到活学活用,写出属于自己的游记习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先看一张图片。(屏显九零版50元人民币背面图案)猜猜这幅波涛汹涌的画面是哪里?(上印壶口瀑布的图案)这幅图案究竟有着怎样非同凡响的内涵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著名山西作家梁衡先生的游记散文《壶口瀑布》去寻找答案。 出示学习目标: 1.对比阅读,体会文章的写景角度。 2.改写诗歌,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 3.由景及悟,感悟民族精神的伟大。 二、热身,预习检测 1.检测字词。 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在枯雨两季到达壶口瀑布的见闻感受。 三、初读,做一个观光者 活动一:对比阅读,体会不同 1.朗读第2-5自然段,思考壶口瀑布在雨季和枯水季有哪些方面的不同(从声、势、景、感、观察角度五个方面分析)。 小结:所以同学们,旅游时,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想看到更美的风景,观察时间、地点、立足点,观察角度要恰到好处,因为“所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见”之景,所抒之情。 第二,从容淡定的闲者心境才能见美。 下面我们一起将课文改编成诗歌,体会作者语言的力量。 四、精读,做一个小诗人 活动二:提炼信息,改写诗歌 教师做示范,比如第二自然段可以改编为: 好一条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 涛声隐隐如雷,震耳欲聋; 河谷雾气弥漫,浪沫横溢; 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请大家根据示例结合第3—5自然段写景内容改写诗歌,先独立完成创作,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推选出小组内最佳作品在班级内展示。 分工:一、二组改编第三段,三、四组改编第四段,五、六组改编第五段 要求:第一句话横线处填四字词语,下面的表述形式不要求与示例相同,可从文中摘引、可调整语序、可根据内容概括。 示例一:好一条波澜壮阔的壶口瀑布! 势如千军万马,排排涌来。 推推搡搡,前呼后拥。 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骤成雪; 奔向深沟,个个漩涡闪人眼; 跌入龙槽,一川大水成雾点。 生分享后师可运用“换词法”引导学生品析动词“撞”“驰骋”“跌”等动词的妙处,进而强化学生对壶口瀑布特点的感受。 示例二:好一条形态丰富的壶口瀑布! 轰然而下,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浑厚、庄重; 轰然而下,似一卷钢板凌空出轧,猛烈、凝重; 乘隙而进的,钻石觅缝,汩汩如泉; 夺路而走的,淌过石板,潺潺成溪; 迂回而返的,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顺壁而挂的,打起珠帘,晶晶如丝。 好一曲交响乐,好一幅写意画。 生分享后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展现壶口瀑布的妙处。 示例三:好一条勇于抗争的壶口瀑布! 如钢似铁的顽石,凿得窟窟窍窍; 如钢似铁的顽石,旋得光光溜溜; 如钢似铁的顽石,切得齐齐整整。 一旦被迫,怒不可遏;忍无可忍,奋力抗争。 生分享后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此段与前两段写作角度的不同,体会侧面描写的妙处。 五、品读,做一个追梦人 活动三:由景及悟,体味情感 梁衡先生认为,大凡看景只看人为的热闹是初级,抛开人的热闹看自然之景是中级,又能抛开浮在自然之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个味和理来,这才是高级。 1.请大家联系第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