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73342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提升训练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04-24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231901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一节,城市,辐射,功能,提升,训练
  • cover
第一节 城市的辐射功能 提升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 读某都市圈各城市空间分布图及四城市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内部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各城市中辐射功能最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甲、乙、丙、丁四城市(  ) A.甲城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B.乙城环境承载力最大 C.丙城的城市化水平最高 D.丁城农产品产值最高 大城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存在虹吸效应与溢出效应,下图为中心城市的虹吸与溢出效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地理要素流动方向分别符合虹吸与溢出方向的是(  ) A.土地、劳动力 B.劳动力、资金 C.资金、矿产资源 D.矿产资源、土地 4.图中相关效应实现的载体是(  ) A.相同的文化 B.优惠的政策 C.丰富的资源 D.便利的交通 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群城市经济联系网络关系(2018年)。目前,肇庆、江门、惠州等人口持续减少,被称为“人口收缩型城市”。针对这些收缩型城市,国家发改委明确要求它们“瘦身强体”。据此完成下题。 5.据图可知,影响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 A.空间位置及距离 B.服务范围及等级 C.产业互补性 D.行政职能与等级 6.面对城市收缩,这些城市宜采取的措施有(  )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②加快工业化水平与进程 ③加大城市中心建设,引导人口与公共资源向城区集聚 ④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区与卫星城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城市群中心城市具有强烈的“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将外围弱势地区城市的人口、资源等吸纳到自己的圈子当中。“扩散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资源向外围弱势地区扩散,促进弱势地区深入发展。图示意城市群中心城市虹吸效应和扩散效应时间演变。完成下面小题。 7.Ⅰ阶段(  ) A.中心城市建设用地增加 B.大小城市均衡发展 C.中心城市没有扩散效应 D.外围城市人口增加 8.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最大的时间是(  ) A.T0 B.T1 C.T2 D.T3 9.Ⅲ阶段,中心城市的发展更加注重(  ) A.加速人口、资源等要素集聚 B.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C.继续“吞并”外围中小城镇 D.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城乡聚落体系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一系列不同大小,不同等级的城乡聚落,包括城市,集镇、乡村,居民点等各种形式,它们按照一定方式组合,共同构成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城乡聚落体系,深入探讨其空间发展模式和发展潜能,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对推动城乡聚落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调查发现,汾河流域的上游地带城乡聚落体系发展潜能最差。左图示意汾河流域聚落体系,右图为汾河流域聚落体系一体化发展空间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在汾河流域聚落体系中,对区域发展带动作用最强的是(  ) A.特色村 B.特色镇 C.县级市 D.大中城市 11.从自然条件分析,汾河流域上游城乡聚落发展潜能最差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崎岖,平地面积小 B.气候严寒,冬季多暴雪 C.黄土深厚,肥力较好 D.水源短缺,水质较差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总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经济区内部产业部门齐全,城市综合实力领先全国,区域协调度高。下图示意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读图,完成小题。 12.与苏南相比,上海对浙北辐射强度整体偏弱,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偏远 B.政策支持较弱 C.城市规模较小 D.历史发展传统 13.下列措施可缩小上海市对苏南和浙北地区辐射强度差异的是(  ) A.优化浙北与上海的产业互补 B.提高上海市对外开放程度 C.鼓励浙北剩余劳动力入沪 D.加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