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74077

第六单元 23 出师表 同步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607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单元,师表,同步,答案,初中
    23 出师表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夙夜忧叹(早晚)      B.深入不毛(不生长草木) C.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中道崩殂      咨诹善道 B.必能使行阵和睦   性行淑均 C.有所广益 至于斟酌损益 D.躬耕于南阳   受任于败军之际 3.下列各句停顿不正确的是 ( ) 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诚宜/开张圣听。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马说》—韩愈—世称“韩昌黎”。 B.记是古代一种记叙性文体—《醉翁亭记》—欧阳修—谥号文忠。 C.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出师表》—诸葛亮—字孔明。 D.赠序是古代一种介绍书的内容的文体—《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字景濂。 5.翻译句子。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 (3)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译文: (4)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5)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 (6)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 6.默写。 (1)《出师表》中开篇说明蜀国开国不顺的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 (2)《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形势,指出有利的主观条件的句子是: , 。 (3)《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 , 。 (4)《出师表》中诸葛亮在追述先帝知遇之恩时,写下的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 。 (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出师表》中与此语意相仿的句子是: , 。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可用文中“ , ”六个字概括。 常识积累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 主题理解 本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作者以身许国,忠贞不贰的思想。 名师点拨 出师一表真名世 诸葛亮对刘备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尽,所以他把完成刘备未完成的事业当成自己的责任,对刘氏父子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符合“士为知己者死”的儒家思想,诸葛亮“报先帝而忠陛下”的做法为他赢得千古美誉。 疑难分析 本文是如何将多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的 分析:本文将议论、记叙和抒情完美结合。开头谈论形势和治国方针,多次提到“先帝”,勉励后主继承先帝遗志,这是寓情于议;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容易接受,从而达到规劝的目的。中间叙述二十一年来的经历,抒发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表明自己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这是寓情于叙;结尾以“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集中表达了作者知恩图报的心情。 课内赏读练探本究源 突出重点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此“表”开头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仅在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文中多次提到先帝,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C.第六、七段回忆了出身卑微的诸葛亮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事情,分别是:三顾茅庐、危难受命、临终托孤。 D.从文中看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是一位运筹帷幄、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的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 8.文中诸葛亮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于桓、灵”的情形有什么意图 答: 9.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拓展阅读练课外延伸 能力迁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诸葛亮围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