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74082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同步练(含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553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九年级,编版,语文部,初中,答案
    第三单元 9 鱼我所欲也 基础积累练课时巩固 夯实基础 1.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D ) A.死亦我所恶(讨厌,憎恨) B.故不为苟得也(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C.蹴尔而与之(踩踏) D.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C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3.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B ) A.一箪食,一豆羹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D.万钟于我何加焉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D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B.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D.呼尔而与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文: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译文: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6.默写。 (1)《鱼我所欲也》中,因为“ 所恶有甚于死者 , 故患有所不辟也———,所以一个人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阐述仁人志士不肯苟且偷生、不肯逃避死亡的原因的句子是: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 所恶有甚于死者 。 (3)《鱼我所欲也》中用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万钟于我何加焉———来表明对待“万钟”的标准与态度。 课内赏读练探本究源 突出重点 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7.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C ) A.文章开头用鱼和熊掌的类比引出中心句,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B.文章第一段用假设的方式一正一反地论述了“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的道理。 C.乞丐不受嗟来之食的事例从正面论述了“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观点,很令人震撼。 D.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8.请分析《鱼我所欲也》第二段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答: 三个“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构成排比句,将今昔进行对比,批判了重利轻义的行为,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使论证更富有气势。  9. 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 答: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常识积累   1.孟子(约前372—前289), 名轲,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主题理解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观点,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应以“义”为重,不要失去“本心”。 名师点拨 比喻论证 引人入胜 《鱼我所欲也》一开头就用了比喻论证,把生和死的选择比喻为鱼和熊掌的选择。拿生活中的现象“鱼和熊掌不可得兼”,引出对生与义的探讨,并自然引出本文的题旨:舍生取义。 疑难分析 本文所说的“本心”指的是什么 分析:“本心”是指与生俱来的良心、良知,表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其内核分别为仁、义、礼、智。在本章中侧重指羞恶之心。孟子认为本心“人皆有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