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76233

1.3 水的浮力 第1课时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日期:2024-09-17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287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浮力,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 cover
水和水的溶液 1.3水的浮力(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水的浮力》是浙教版八上科学的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课从知识体系看,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力、重力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液体对物体的作用力。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深入理解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后续学习物体的浮沉条件等内容奠定基础。 教材以实验、实例等方式引入浮力概念,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建立对浮力的认识。同时,通过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浮力的本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在学习本课时之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浮力现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木块能漂浮在水面上、铁块会沉入水底等。但对于浮力的概念、产生原因等科学知识的理解还比较模糊。在学习特点方面,学生好奇心强,喜欢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新知识。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素养目标 1.科学观念 ①认识浮力的概念,明确浮力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向上托的力。 ②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构建关于浮力的科学观念。 2.科学思维 ①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数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现象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归纳和推理。 ②以浮力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提升分析综合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3.探究实践 ①运用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方法,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提高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②针对浮力的产生原因等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或进行推理,培养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 4.态度责任 ①通过了解浮力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到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②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①浮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②通过实验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教学难点 ①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槽、弹簧测力计、石块、木块、水等。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①:展示一些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的图片或视频。 教师活动②:提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和视频中,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学生活动①:学生回答看到有些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些物体沉入水底。 教师活动③:继续提问:“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漂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却会沉入水底呢?”从而引出课题“水的浮力”。 (2)浮力的概念 教师活动①:实验演示,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量石块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中的重力。 教师活动②:提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 学生活动①:学生回答弹簧测力计在水中的示数变小了。 教师活动③:追问:“为什么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小呢?”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②:学生可能回答因为水对石块有一个向上的力。 教师活动④:总结:“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托力叫做浮力。” 教师活动⑤:提问:“谁能再举一些生活中浮力现象的例子呢?” 学生活动③:学生回答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游泳时感觉身体变轻。 (3)浮力的产生原因 教师活动①:创设情境,将一个乒乓球放入倒置的漏斗中,用手指堵住漏斗口,向漏斗中倒水,乒乓球不会浮起来;松开手指,乒乓球则会浮起来。 教师活动②:提问:“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学生活动①:学生可能回答因为松开手指后,水进入漏斗,对乒乓球有一个向上的力。 教师活动③:播放浮力产生原因的动画或视频,结合动画或视频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就是浮力。 教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