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76697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同步课件(共18张PPT)

日期:2024-09-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65038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必修,18张,课件,同步,运动,变法
  • cover
(课件网) 771BC,申国联合犬戎攻破镐京 770BC,周平王东迁 西周变东周 两周之变,是否仅限于国都? 诸侯纷争 与变法运动 课程标准: 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社会变化与变法运动产生的原因,“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第2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和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动的重大史实,如王室衰微、春秋争霸、战国争雄、华夏认同、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形成、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等,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也是由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过渡时期。 (2)对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和“百家争鸣”做出合理解释,理解变法运动和百家争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初步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 时空定位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周平王东迁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秦并六国 建立秦朝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以地图为切口观列国纷争 问题:对比两幅地图,概括战国时期的新变化及其反映的趋势。 变化:①诸侯国数量减少;②北方出现长城;③一些少数民族消失。 趋势:分封制进一步瓦解;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北方游牧民族威胁增强;民族交流交融频繁。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他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地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 ———列宁 列国纷争是社会转型的产物,也进一步促进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问题: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春秋战国列国纷争的认识。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以地图为切口观列国纷争 华夏认同的形成与表现 唐朝孔颖达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意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认同。 中原 南蛮 北狄 西戎 东夷 中原各国因经济文化较为先进,自称华夏 战争,迁徙,商贸 中原 南蛮 北狄 西戎 东夷 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社会经济较快发展,相继封建化。 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初步形成 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内容 出处 “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 《辽史·太祖本纪》 “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辽史卷》七十二 “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 《金史·百官志》 问题:根据材料,概括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表现 制度认同 文化认同 血缘认同 华夏认同的形成与表现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1、经济发展及其影响 表现:农业进步,工商业繁荣,出现一批中心城市和富比王侯的工商业主。 原因:铁犁牛耕推广;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生产关系调整,土地私有制确立。 影响:新兴地主和小农兴起,工商业阶层壮大。 学生活动:据教材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指出其原因和直接影响。 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 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 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