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76941

小学班会 辅导个案 例谈针对校园欺凌的学校系统解决方案

日期:2024-11-23 科目:班会 类型:小学素材 查看:26次 大小:1594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班会,辅导,个案,例谈,针对
  • cover
辅导个案 |例谈针对校园欺凌的学校系统解决方案 摘要 校园欺凌隐秘、高发、易反复、涉事人员众多,会给所有卷入的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更有甚者,会导致不乐见的结局。在一次校园欺凌案例中,学校采用系统解决方案,通过“个案辅导 + 封闭式团体辅导”的方式,整合心理教师、学校管理者、其他教师以及班级同学的资源,运用叙事治疗技术,达到了帮助所有的涉事者摆脱欺凌事件的影响、改写各自人生故事的目的,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结案时,被欺凌者报告自己的人际关系得到了改善;被欺凌者、欺凌者和旁观者自我认同更趋积极;班级的氛围变得和谐、有序。 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通过肢体、语言或网络等方式故意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的行为[1]。研究表明,卷入欺凌对青少年问题行为有重大影响,可能会导致包括抑郁和焦虑等内化问题,以及物质滥用、自伤或自杀等外化问题[2-3]。儿时遭受过欺凌的孩子在成长到青春早期时,出现精神疾病征兆的可能性是没有遭受过欺凌孩子的两倍,那些曾经成年累月被欺凌的孩子在 12 岁时发生精神病类症状的概率是未受过欺凌孩子的四倍。小学期间曾遭受过欺凌的孩子与从未受过欺凌的同龄孩子相比,在青少年阶段更易出现自残行为[4]。 在校园欺凌中除了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外,还有身处现场但没有参与欺凌行为的旁观者。旁观者的行为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校园欺凌事件的进展,而其本身也在校园欺凌事件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5]。2016 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我国校园欺凌发生率为 33.36%[6]。2019~2020 年在山东等六省进行的实地调研中发现,校园欺凌的发生率为32.4%。 笔者整合心理教师、学校、家长以及同辈资源,运用学校系统解决方案对一例五年级校园欺凌事件进行干预,就如何减轻被欺凌者遭受的伤害,让欺凌者从欺凌者的角色中摆脱出来,如何在校园中更好地推进反欺凌工作进行了探索,并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 一、个案情况 来访者小 A,女,12 岁,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自台湾。因情绪低落长达半年,加剧伴恐惧三天来访。家庭模式为核心家庭,家庭成员包括父亲、母亲以及姐姐,家庭关系和睦。受疫情影响,来访者与母亲留居大陆,父亲和姐姐则在台湾居住。小 A否认精神疾病家族史,性格内向温和,胆小寡言。 小 A 半年前因体育特长转至本校,转校后曾对母亲抱怨同学排挤她。近半年来情绪低落,做事提不起兴趣,快感丧失,自我评价低,认为前途暗淡悲观,有厌世想法,无自伤自杀等观念和行为。一个月前因同伴说她“脾气大”而情绪激动,一只脚跨出窗台,被老师拉回安抚后,情绪得到缓解。数天前,与副班长(女)发生矛盾,后者带着班级其他所有的女生给来访者写了绝交信。事后小 A 写信道歉,但未获谅解。 班主任发现后,在班级就此事进行了不点名批评,当晚,副班长带领所有女生伙同宿舍的两名六年级女生对来访者指责、谩骂半小时,威胁要孤立她,并反复让她跳楼,拿剪刀向她示范割颈动脉自杀,说“割了动脉你就解脱了。”来访者感到恐惧、痛苦和愤怒,打电话让母亲接自己回家。校方建议母亲带孩子看心理医生。 二、干预过程 分析:来访者为青春期女生,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自我评价较低,有自罪观念, 无自伤观念和行为,有“也许死了就不痛苦了” 的想法,没有关于自杀的计划,曾有一次想“跳下去”解脱的行为。睡眠尚可,食欲欠佳。历时半年,情况加剧的时长为三天。 评估:儿童少年期情绪障碍。 (一)针对被欺凌者的干预 来访者由母亲陪同,签订辅导协议后单独和心理教师交流。来访者在心理教师的引导下叙述 了事情经过,认为肯定是自己做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因怕同学报复,一直不敢告诉母亲和老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