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素养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物质的多样性) 2.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之间的关系。(物质的多样性) 知识概览 基础主干落实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 (1)饱和溶液 在一定 下,在 里, 某物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 下,在 里, 某物质的溶液。 特别提醒 ①溶液是否饱和,必须在“一定温度”“一定量溶剂”“某种溶质”的前提条件下,否则都是错误的。 ②酒精能够和水以任意比例互溶,所以不能配制出酒精的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特别提醒 对多数固体而言,通过降低温度实现不饱和溶液向饱和溶液的转化,有的物质适用于升温转化成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 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 漫画助学 巧思妙学 饱和溶液有条件, 确定温度不能变, 溶剂定量要注明, 不再溶解是关键。 交流讨论 饱和溶液,一定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这句话对吗 为什么 提示:不对,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物质,但是还能溶解其他溶质。 易错提醒 溶液的“浓”“稀”指的是一定量溶剂里所含有溶质的多少,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关系。 重点案例探析 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典题室温时,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如图所示加水搅拌充分溶解,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乙和丙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丁烧杯中的氯化钠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乙→丙的过程中,烧杯中溶质质量不变 D.丁→戊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质量增加 方法点拨 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 1.先看容器的底部是否有未溶解的固体,若有,则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 2.若没有未溶解的固体,则可能为不饱和溶液,也有可能为刚好饱和的溶液。继续向该溶液中加入该固体,若加入的固体质量不变,则原溶液为饱和溶液;若加入的固体质量减少,则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举一反三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探究]现有20 ℃下底部有少量未溶解固体的硝酸钾溶液,均分为两份进行如下变化: 探究问题 上述A、B、C、D四杯溶液中,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可能是饱和溶液的是 。 课堂达标反馈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要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一定可行的是 ( ) A.加溶剂 B.加溶质 C.升高温度 D.降低温度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判断]下列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 ) A.含溶质较多的溶液 B.含溶质较少的溶液 C.颜色很深的溶液 D.加入该溶质后不能继续溶解的溶液 3.[饱和、不饱和溶液与浓、稀溶液的关系]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 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为包含关系 B.浓溶液与稀溶液为包含关系 C.饱和溶液与浓溶液为交叉关系 D.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为并列关系 4.[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已知:在t ℃时,100 g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90 g。 (1)t ℃时,向100 g水里加入80 g硝酸钾,搅拌后所得溶液是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 (2)再向上述溶液加入10 g硝酸钾,所得溶液是 溶液; (3)若继续再加入45 g硝酸钾,所得的溶液是 溶液; (4)至此,溶液中溶解了硝酸钾 g,溶液的质量为 g。 A层 练基础 知识点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2023秋·枣庄质检)下列措施中,一定能把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的是 ( ) A.降低温度 B.增加溶质 C.充分搅拌 D.增加溶剂 2.(2023秋·绥化质检)常温下,向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经充分搅拌,发现有部分硝酸钾晶体溶解,则原溶液是 ( ) A.饱和溶液 B.不饱和溶液 C.各部分性质不相同的液体 D.无法确定 3.下列操作或现象能说明糖水一定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 ) A.泡糖水时进行了充分搅拌 B.加热,白糖全部溶解 C.凉的糖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