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8063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课件:第四单元第10课 《短文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共28张PPT)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0次 大小:6836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10课,PPT,28张,短文两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单元
  • cover
课件28张PPT。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 这里是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奥斯维辛密布的电网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堆积成山的尸体集中营里的万人坑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死时的姿势。毒气室“…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焚尸炉遇难者的鞋子“…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部分死难者的照片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罗森塔尔 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 整体感知 浏览课文按新闻的导语、背景、主体、结语几方面概括一下这篇新闻的内容 一、导语:布热金卡阳光明媚但曾是人间地狱(1~3) 二、背景:引 入奥斯维辛背景材料介绍奥斯维辛可怕的历史(4~6) 三、主体:随参观者脚步而行(7~15) 四、结语:再次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6)字词婆娑 嬉笑 噩梦 纳粹 剥光 撰写步履 焚尸炉 废墟 雏菊花 窒息 祷告整体感知 1、 这篇新闻有没有写到有关奥斯维辛新的事件呢?从文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本新闻并没有写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新的事件。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整体感知2、那么本新闻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参观者的参观。 3、找出本新闻描述参观者行动、神态的语句,体验他们的心中感受。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 想象成了现实———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看见毒气室时———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看见试验室时———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的”参观纪念长廊时———沉思参观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时———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精读课文1、文章一开始描述了奥斯维辛现在的情景: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可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是“最可怕的景象”“像一场噩梦”? 不协调的事物叠合在一起 作者无一字控诉,可是由此所体现出的强烈愤懑的感情,让读者感到无比压抑。 精读课文2、文章开头写“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结尾又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 结构上:首尾呼应,显得文章首尾连贯,浑然一体。 内容上:不管法西斯多么猖狂仍旧会灭亡,乌云遮不住太阳。 写法上:以乐景衬哀情精读课文3、如何理解“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这句话? 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种讽刺,也可理解为一种控诉。精读课文4.为什么对于参观者来说,“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作祷告的原因———求得上帝的谅解 或求得上帝的保佑 奥斯维辛里的人———刽子手和无辜的人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