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81886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日期:2024-09-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158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一
  • cover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下第9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过程 一、话说“节”字,引入课堂 师:(呈现篆体“节”字)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猜一猜。 生:节。 师:了不起!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我以前看到书法老师写过这个字。 师:学点儿书法就是好啊!没错,这个字就是“节”。“节”这个字最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看看这段小视频。(播放武汉大学文学院卢烈红老师解说“节”字的视频:节的本义是“竹节”,竹子是一段一段的,各段连接处有环状突起,这便是竹节。竹节是竹子上一个又一个节点,是分段的标志;一年365日,这是一个长长的时间轴,也可以分成一段一段的。用竹节来比喻时间的分段,“节”这个字,就有了季节、时期、节气、节日的意义。) 师:怎么样?你看懂了吗?篆体“节”字为什么是竹字头? 生:因为节日就像竹节一样。 师:是的。竹子在快速拔高的过程中,有时需要停下来,裹成一个节,作为坚实的支撑,然后再继续生长。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大家平常忙碌地工作、学习,有时也要停下来,一起做一些更重要的事情。这一节课,咱们将进入《古诗三首》的学习。(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师: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这三首诗分别和什么节日有关吗? 生:第一首写的是春节,第二首是清明节,第三首是重阳节。 师:回答准确。你怎么那么快就知道答案? 生:我发现每一首诗旁边的第一个注释就有说明。 师:真好!我们把这些注释标注一下。 (评析:由“节”的字源入课,充满浓浓的文化味道。教材编写者匠心独运,将三首与节日有关的古诗编排在了一起,执教者感受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所以在“节”字上做足了文章。竹子长“节”是为了更好地生长,我们过“节”则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没有“节”的竹子长不高,没有“节”的我们少了乐趣和情谊。) 二、初读古诗,疏通诗句 师:今天我们学习前两首:《元日》和《清 明》。(板书诗题、作者。) 师:这两首诗,你们会读了吗?请自由练习练习,注意借助拼音,把字词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 (生练习朗读) 师:这些词你们会读吗?(出示词语,指名朗读,正音。) 屠苏、曈曈日、旧符、断魂、借问、酒家、何处、牧童 师:谁给大家读读第一首诗? (生读诗,把“爆竹”的“爆”读成“炮”。) 生:他读错了,应该是爆竹。 师:听得真仔细。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平时咱们也确实有时候会说“炮竹”。不过,在这里一定得读“爆竹”。请你再读。 (生再读第一句,师指名再读,生齐读。) 师:第二首,请你读。 (生读诗) 师: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稍顿)有谁可以读得更好吗?(再指名读) 师:他们的朗读有什么不同? 生:他的第三句读出了疑问的语气。 师:真善于聆听。没错,这一句句末是个问号,得注意语气。听老师读。(带读;生跟读、齐读。) (评析:古诗学习,首在诵读。教师充分信任学生,首先充分放手让学生自由练习,然后以点带面,指导正音。最后教师范读、带读,学生齐读,体现了彭老师“字字落实”的古诗教学主张。) 三、学习《元日》,品味“暖”意 师:《元日》这首诗,大家读懂了吗?老师提一个问题,诗人笔下这个节日,天气怎么样? 生:天气晴朗。 师:何以见得? 生:诗句里说“曈曈日”,就指太阳刚出来时光辉灿烂的样子。 师:真好!不仅说了自己的看法,还能从诗句中找出根据,用注释证明。那么,读着这个词,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阳光很明媚,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生:我想到有一天早晨,我起床打开窗帘,阳光照进我的房间,很明亮。 师:读着词,可以联想到以往某个早晨所经历的情景,真好!诗人王安石笔下的那个元日,就是“曈曈日”的天气。人们在做些什么呢?同学们到诗句里找一找。 (生读诗句,圈画。) 生: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