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82973

11.2 《与妻书》教学设计(表格式)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11-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380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1.2,与妻书,教学设计,格式,统编,高中
  • cover
《与妻书》教学设计 课题 《与妻书》 教材及-出卷网- 人教版 学段学科 高一语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材分析 《与妻书》为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第11课的第二篇,人 文主题是“抱负与使命”。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 群,通过对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时代精神,关注时代发展, 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担当精神,从而达成“提高社会责任感,增 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的课程目标。 《与妻书》是清朝末年革命烈士林觉民在1911年4月24日晚 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 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 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 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 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全文感情真切, 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有问题意识,愿意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存在问 题,但对于篇幅较长且情感细腻的文字,没有足够的耐心去认真品 读,抓取关键语句作为情感突破口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所以在教学 中,要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有趣味的活动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课文中的实词与虚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句义,理解林觉民对妻子和国家的爱。 3、审美鉴赏与创造:品析表达,感受朴实语言中的至情至性。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增强对 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爱国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实词与虚词。 难点:理解句义,理解林觉民对妻子和国家的爱。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法、多媒体教学法、 学法:讨论法、合作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 意图 导入新课 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过一首诗,题目是 《自由与爱情》:“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这首诗表达了 诗人对自由的珍视和追求。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 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 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与妻书》。 进入学习情境 开始新课学习 补充 资料 激发 兴趣 1、谁在写信 林觉民(1887年-1911年5月),字意洞, 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 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 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 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 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 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 教学活动一 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是"黄花岗七十 认真阅读 念准 知人论世 二烈士"之一。 2、给谁写信 拓展资料 字音 积累 林觉民妻子陈意映,爱诗书,好吟咏。 成语 夫妻两人虽是包办婚姻,但两人感情异常深 厚,伉俪情深,难舍难分。 其妻陈意映阅信后,当即昏倒在地,不 久生下遗腹子仲新。两年后意映在悲伤抑郁 中逝世 …… 3、为何写信 1911年,林觉民受同盟会第十四支部 派遣回闽,联络革命党人,筹集经费,招募 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他依依不舍地告别家 人,率第一批义士从马尾港上船赴香港。 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三天前,他从 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 同志,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夜阑人静 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生死难卜的起义 和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 不能自已,于是连夜在一块白方巾上给妻子 写下这封最后的家书和给父亲的不到40字 的《禀父书》。 起义失败后,有人秘密将这两封信在半 夜里塞进林觉民家门缝里,第二天清晨家人 才发现这两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