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85006

5.1《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0-2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2160713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论语》十二章 更零 天 意 品 读 先 秦 诸 子 禁 西 然密票怨密 用用照市料 卷恶兴 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我们从小就接 受着孔子学说和言论的教诲,从牙牙学语到经天纬 地,我们以古典文化为土壤,不断的成长前行。今 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一起学习《<论语>十二 章》。 关于《论语》历史上有这样的记载:宋臣赵 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 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 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还是政 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 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 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 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 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 修《诗》、《书》,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语录体《论语》记录了孔子许 多重要的言论,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孔子画像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 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 以伦理、教育为主。 语录体:偏重于言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不讲求 篇与篇之间或者段与段之间在世间及内容上的必然联系的散文体式。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 · 艺文志》说:“《论语》者, 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 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读准字音 八佾 (yì) 文质彬彬 (bīn) 迩之事父(ě r) 譬如 (pì) 子罕 (hǎn) 未成一篑(kuì) 读对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 例如: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 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3.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1.阅读第一章至第四章,尝试独立翻译。 2.从《学而》这段话,理解孔子是怎样阐述“好学”的 3.试简要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 4.研读第三章,如何理解“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 思、议、展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 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 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言谈 谨 慎 ,靠近有道的人然后去 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 学了。” 敏:勤勉。 而①:表并列。而②:表顺承。 就: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 正:使..匡正。 已:同“矣”,句尾语气词,表陈 述,相当于“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 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评 从《学而》这段话,理解孔子是怎样阐述“好学”的 这是对“什么是好学”这一问题的一种回答,包 括四个方面。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 说要做什么。孔子说能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凸显 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孔子认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制 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 谨慎,做事要勤勉,就是强调在求学上道德实践 的重要性。 孔子谓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 八佾:古代奏乐舞蹈,一行八人称为一佾,天子可用八佾,及六十 四个人。 子曰:“人而不 仁 ,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