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85119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习题课件(5份打包)

日期:2024-09-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25078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四,民族,打包,5份,课件,习题
    (课件网)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的时期,也是民族大交融的重要时期。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赤壁之战为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短暂统一了全国。西晋末年,北方人大规模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在北方地区,北魏孝文帝进行汉化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促进了民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基本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但以祖冲之、王羲之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传承和发展了中华文明,创造出了璀璨的科技和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这一时期承上启下,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各方面,都为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奠定了基础。 单元知识结构 单元时间轴 第16课 三国鼎立 2022版课标 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学习重点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和三国鼎立的形成 主概念: 三国鼎立 子概念: 1. 官渡之战 2. 赤壁之战 3. 魏蜀吴的建立 及发展 1.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了解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等重要战役的基本史实,以及相关战役对 三国鼎立最终形成的意义。2.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了解战争过程, 提升复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 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 3.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通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 中的故事,感性认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给人民生活 带来的痛苦,以及对社会生产力产生的阻力。认识 到史实与小说之间的关联与区别 三国鼎立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战役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背景 _____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分别以曹操和袁绍为首的北方两个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都想吞并对方 南方割据势力刘备、孙权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 时间 200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与袁绍 孙刘联军与曹操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东汉 三国鼎立 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 国家 魏 蜀汉 吴 建立 ___年,____称帝,定都洛阳 221年,____称帝,定都成都 229年,____称帝,定都建业 巩固 措施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船队到达_____ 意义 三国鼎立形成,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 220 曹丕 刘备 孙权 夷洲 1.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当时无论是统一的经济基础,还是能够完成统一的力量对比条件都不成熟,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曹、刘、孙三方军事力量相对均衡,任何一方都无法吞并另外两方以实现统一,于是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3.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认识。 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从政治上看,东汉末年,中央政权衰微,出现了很多割据一方的军阀势力。三国鼎立形成,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这是一种进步。从经济上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三个相对稳定的政权可以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是一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摘编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1)根据材料“然操遂能克绍,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