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85487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 1 课时 眼与视觉的形成教案(表格式)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09-1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293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4.6.1,形成,七年级,教材,生物学,初中
  • cover
一、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4.6.1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 1 课时 眼与视觉的形成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 6 章第 1 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在课标中,第六章的大概念是: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重要概念是:人体各系统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相互联系和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次位概念是: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科学用眼和用耳能够保护眼和耳的健康。具体要求是描述眼的结构与功能,阐明视觉的形成过程,学会科学用眼,保护眼的健康。 目前学生尚未学习光学相关的物理知识,在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 5 章第 4 节“眼睛与眼镜”一节中将会对凸透镜成像原理有更系统的学习,因此本节课结合生物体结构特征和物理学原理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设计。通过对浅显物理学知识的学习,学生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能更加深刻体会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本节是神经系统的第一节,通过对眼与视觉形成的学习,学生能具象认识神经系统的组成,有助于学生构建神经系统的概念模型,为后续理解神经调节的重要性奠定基础。 2、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多个系统,对系统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学习方法:(1)学生具备一定的模型学习的方法,能按照一定的生物学顺序认识系统的各器官各结构组成;(2)逐步感知并能学习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分析结构的特征,并结合结构的相互联系理解其功能;(3)学生尚未学习光学知识,对于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不清楚,因此在分析近视成因时对数据的分析要适度降低难度,描述性的数据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通过模型,学习眼球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分析近视的成因,关注日常生活中眼的卫生保健。 二、教学目标 通过模型,学习眼球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概述视觉的形成过程,分析近视的成因,关注日常生活中眼的卫生保健:(1)结合课本彩图,认识眼球的结构名称;通过对模型的观察,说出各结构的位置关系关系、结构特点,尝试分析眼球各结构的功能,说出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球形成物像的路径,初步形成结构与并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视频的学习,说出视觉形成的完成路径,归纳视觉形成的条件,培养学生总结与归纳能力;(3)利用物理光学仪器光具座,用水透镜模拟晶状体曲度变化,用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分析晶状体曲度变化与光屏距离关系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跨学科融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4)通过对近视眼成因影响因素和习惯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近视眼形成的不良习惯,自觉预防近视,提高用眼意识,科学用眼并传播护眼知识。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眼球的结构与视觉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视觉的形成过程、近视的成因四、教学策略 1、模型学习法———眼球的基本结构(眼球壁和内容物);各部分结构的位置及功能(归纳:营养、支持和保护、透光、折射光线); 2、问题驱动法——— 核心问题:近视眼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应当怎么预防? 问题串:问题 1:人眼球的基本结构有哪些?各结构在形成视觉中发挥什么功能?问题 2:视觉是怎样形成的?问题 3:近视眼在形成视觉时是否满足这三个条件?为什么视远处物体不清晰? 3、多媒体融合教学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情境导入 视频播放新闻信息:信息传入,视觉占据最大一部分 83%,视觉获取信息很重要,但目前青少年的用眼现状不容乐观。当今社会,近视已成为一个全球 性的医学及社会问题,是导致远视力受损和致盲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近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