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85531

4.4.2血流的管道--血管教案(表格式)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11-2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8481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4.4.2,流的,管道,血管,教案,格式
  • cover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 课例名称:4.4.2 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理念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版)》提出力求学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主动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和应用重要的生物学概念,发展核心素养。且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也需要以理解重要科学概念作为基础。结合“双新” “双减”的背景,将“5E 教学模式”应用于“血流的管道--血管”核心概念的教学中,把课程分为:吸引、探究、解释迁移和评价这几个环节。在“吸引”环节中,教师通过中医切脉的生活情境引起学生对血管结构与功能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血管的兴趣。在“探究”中,能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将不同血管的血流情况化抽象为具体,为后面概念的建构奠定基础。“解释和迁移”环节让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水到渠成,切脉和血液采样的扩展和应用使抽象概念更接近生活问题。“评价”环节,方式多元化,使概念能够持续应用,学生科学概念的构建可以实现内化和稳定。通过本节课,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习惯,提高科学素养,实现科学概念的构建,实验过程中对皮球鱼的照顾和后续领养皮球鱼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课程思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课程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为推动“双新”“双减”全面落地,将设计创新实验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实验探究、知识应用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 课标分析 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22 版)》课标要求,本课例属于学习主题(五)人体生理与健康的内容,其涉及到的内容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 1. 本课例涉及的内容要求 主题 (五)人体生理与健康 大概念 概念 5 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各系统协调统一,共同完 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重要概念 5.2 人体通过循环系统进行体内的物质循环 次位概念 5.2.2 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如下表所示,本教学案例的教学内容及意义在课标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中均有表现: 表 2. 本课例涉及的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 学业要求 (1)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探究有关人体生理与健康的问题 (2)从结构与功能的角度,说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形 态、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差异 教学提示 教学策略建议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实物展示、探究实验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识别和推断人体各系统相应结构的功能,帮助其初步 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学习活 动建议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 教材分析 《血流的管道--血管》选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与本节课相对应的课标要求是“说明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差别”。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认识了解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并为下一阶段了解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的方式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初一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分类和功能等知识。但是学生还可能存在疑惑,例如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是什么?如何区分这三种血管?同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生物的实验探究也有浓厚的兴趣;但学生的探究往往浮于表面,实验操作与自主探究能力相对较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构建出血管的相关概念,对中医把脉、体检抽血这些相关生活现象也能一一理解其中的原理。同时,在环节二中,通过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培养了学生合作与实验操作的能力;学生在实验过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