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90127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日期:2024-09-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3513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案,2024--2025
  • cover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86页。 教材分析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本课主要分三部分讲述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这次战略转移。中国工农红军历经千难万险经受住了种种考验,最终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 核心素养 体会红军长征的艰难性,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涵养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掌握红军长征起止时间、胜利结束的标志、遵义会议的内容;通过地图及文学作品等丰富的史料,感知红军长征历史,运用地图了解红军长征的经过,概述重大事件。(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2.结合所学,分析史料,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理解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认识遵义会议的背景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培养 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历史核心素养。(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结合地图、视频等多种资源,体会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追求崇高理想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崇高情感(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长征的原因、经过、胜利的原因及意义;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1- 难点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教学突破 让学生通过长征故事的交流,由典型事件中感受革命英雄的精神,体会长征的意义,感知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 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可以由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引人,创设激昂的气氛,带领学生走进新课学习,在第一部分,要使学生明白长征是在反“围剿”失败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且初期受到挫折,损失惨重,后来经过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才得以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过雪山草地”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自由交流有关长征的故事,由此让其认识到长征路上的种种艰辛和革命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众志成城、奋勇向前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第三部分有关长征胜利的意义可以结合“材料研读”中毛泽东的话来让学生讨论、体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的图文、长征动画路线图;朗读《七律·长征》。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让我们先朗诵一首诗。 显示《七律·长征》诗歌,学生朗诵。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师:激昂的吟诵似乎又把我们带进了那段红色的岁月。你们知道诗歌颂扬的是历史上的什么事-2- 件吗? 生:红军长征。 3.师:大家说得不错。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呢?在漫漫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他们靠什么力比超越了生理的极限,创造了人类的奇迹?长征的胜利有什么意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到20世纪30年代的中央革命根据地。 二、教授新课 (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师:我们知道,自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