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律诗,感受其“起承转合”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 2.背诵并默写古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3.体会诗歌遣词炼字的特点,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重点 1.了解律诗,能准确说出律诗的基本知识。 2.背诵并默写古诗,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 1.感受其“起承转合”的结构美、和谐的音韵美。 2.体会诗歌遣词炼字的特点,品味诗歌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入读小学时,有接触过古诗、律诗及绝句,但未对其有深入的了解,特别是在结构方面。因此,本课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国诗歌的分类,并熟悉律诗在韵律、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第一课时 学习《野望》 一、导入新课 1.话说唐诗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唐代是诗的时代。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明史中,唐诗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唐诗不仅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唐诗的意象,成了我们民族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象征,唐诗精神也成了我们民族精神血液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将穿越时光的长河,翻开诗的篇章,撷取唐诗中的几颗明珠,一睹唐诗的风采。 2.提问导入 提到唐诗,你会想到哪些唐代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今天咱们要学的这首唐诗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甚至从未听说过这位诗人的名字。他就是王绩。我们先来看一看对他的这首诗的评价。 王尧衢说:“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 沈德潜说:“五言律前此失严者多,应以此章为首。” 闻一多说:“此诗得陶诗之神,而摆脱了它的古风形式,应该说是唐代五律的开新之作。” 施蛰存说:“唐代以前,还没有‘律诗’,王绩这一首诗是最早的唐代律诗。” 结合上面的评价思考:编者将王绩的《野望》放在《唐诗五首》的首篇的原因? 明确:是唐代五律的开新之作,宜压轴。 小结:诗人王绩和这首诗的意义很了不起,这首诗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一洗齐梁以来的雕饰浮艳之气,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河。 3.律诗知识:熟悉律诗在韵律、节奏等方面的特点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领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一般说来律诗二、三两联( 即领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律诗的结构:格律诗的四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尾联: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 二、作者简介:引导学生圈画注释部分的文学常识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初唐诗人。 贞观初年,因病罢归弃官,隐居东皋(今山西万荣),故自号“东皋子”。他除一度作过六合县丞、太乐丞等卑职外,一生大部分时间隐居乡里。生平不拘礼教,豪放纵酒,自比嵇康、阮籍和陶渊明。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描写隐居生活和饮酒情趣,有避世的思想。诗风淳朴自然,无齐梁藻饰雕琢之习,对唐诗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后人辑有《东皋子集》。 三、吟诵诗歌 1.听读诗歌(视频朗读) 2.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野望 王绩 东皋(gāo)/薄暮/望,徙(xǐ)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qín)/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朗读展示 四、释读诗歌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东皋:地名,今属山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