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194117

3.1《百合花》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9-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46次 大小:173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百合花,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必修
  • cover
《百合花》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百合花》新授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百合花》是茹志鹃创作的短篇小说,取材于战争生活而不写战争场面,涉及重大题材而不写重大事件,用细腻的细节刻画了“通讯员”“新媳妇”形象,以清醒自然的笔调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歌颂了人性美和人情美。 二、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概述小说主要内容。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理解典型细节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情感,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军民的深厚情谊、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感受军民的深厚情谊、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二)教学难点: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理解典型细节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学———明确小说的文体特征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环境(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二)知人论世 1.作者简介:茹志鹃(1925—1998):当代著名女作家。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了,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1950年起,陆续在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和特写,后来结集出版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和《百合花》等短篇集。其中不少名篇曾被译成日、英、法、俄、越等国文字。 2.写作背景:《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三)三要素之情节梳理 (四)三要素之人物探究 1.小通讯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如何塑造的? 思考探究:在和通讯员相处期间,“我”对通讯员的称呼是什么呢?为何会产生这种称呼的变化? 明确:这几种称呼,由陌生到熟悉,由个体到一类人。小通讯员所代表的是战争年代,无数如他一般值得铭记的青年人。他们自身尚且腼腆、天真,但在战火面前却毫不畏惧,毫不退缩,他们用自己那短暂的一生告诉所有人———我们青年一代,虽未经太多岁月的磨砺,却从未想过苟且偷生,我们有血有肉。有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直挺挺的脊梁,有一颗爱国、奉献之心。 9.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6分) 【答题思路】首先明确答案分为在“上海”和“山西”两点作答; 其次要答“感受”,属于心理状态。如果文中有现成的词语,就可以直接引用,如没有,需要自己归纳。 最后,根据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1)弟弟在上海时,“我”的心理感受是慌乱:这些流浪的年轻人粗直可爱、充满力量、勇敢向前,但他们没有目标,前途未卜,所以这时候“我”对弟弟这样的生活状态是感到忧郁慌乱的。 (2)弟弟在山西时,“我”的心理感受是开心:这些和弟弟一样的年轻人快乐活泼、积极勇敢,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希望,有他们在,中国不会灭亡,所以这时候“我”的内心是开心而放心的,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弟弟这群年轻人。 2.百合花被子是新媳妇的,作者在借被和献被这两个情节中是如何塑造新媳妇的形象的,你看到了新媳妇怎样的形象特征? 3.文中除了小通讯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