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94398

小学数学沪教版(2024)四年级下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0-17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1次 大小:2166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数学,教版,2024,四年级,折线
  • cover
折线统计图① 教学内容 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P48~49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2.会看折线统计图,能够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一定的统计分析。 3.经历比较学习的过程,通过知识的迁移进行有效学习,在过程中提升辨析观察能力、说理分析能力。感知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统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征。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或合理推测。 教学过程 【片段一】回顾课中课堂,提炼总结 互动设计 技术支撑与设计意图 1.通过空中课堂,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进行概括与交流。 2.问题的设计关注知识的梳理,着重于折线统计图的各部分组成与其中点与线的表示。 3.初步形成简要的课时内容梳理结构。 技术支撑: 借助钉钉平台的在线课堂直播模式,在出示问题后可以自由的举手连麦,老师也能时刻关注好学生的发言状况与积极性,了解学情,掌握学情。 设计意图: 通过空中课堂,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对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带着走势储备进入直播课堂。后20分钟的作用是什么?我想不仅仅是促进了学生与老师交流互动,更多的是对知识的深化、对单个班级学情的把握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的教学,同时还尽可能的让学生感受线下课时畅所欲言的轻松平等的氛围。 【片段二】大情境串联,巩固升华应用知识 互动设计 技术支撑与设计意图 1.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折线统计图横轴与纵纵轴表示的含义,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走势情况。 2.借助课前导学单的布置,用收集的新闻去反哺折线统计图的走势。 3.通过新闻精准预判折线统计图的走势。 技术支撑: 在观看“空中课堂”之前,教师通过钉 钉平台以文件的形式提前发布导学单, 学生自主查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空中课堂,亦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设计意图: 学生带着课前问题和独立思考进入到 观课中,促进了学生与自我的对话,弥补了 视频课缺少互动性的短板,也有效利用了空 中课堂的视频资源。也让学生明白统计不是为了统计而统计,是要能解决表象下的问题、能反映表象下的问题的 。 1.情境串联,对比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凸显折线统计图不仅能清晰的表现数量的多少,还能表现数量的变化情况,这是条形统计图所不具备的。 2.激发需求,条形统计图已解决不了问题,需要依靠折线统计图去解决实际问题,完成知识的衔接。 技术支撑: 通过钉钉平台将连麦与互动评论区交流两种互动形式有机结合, 学生在评论区中不仅仅是交流结果,更多的是交流思考中产生的问题,从而产生连麦的需求。 设计意图: 单纯的挑选统计图只能判断量的多少,在同学们互动交流的同时他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无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自然的引出折线统计图,加以分析 。在学生发言时还注重培养他们语言上的规范严谨。 1. 在导学单中提前布置,四个问题的实际兼具了对知识的巩固、语言的严谨、知识的前瞻。 2.突出重难点,对折线统计图特征的把握、从折线图及图中读取信息的能力。 设计意图 1: 层次性在一题中得以体现,第一小题选着让学生在评论区里打一打的互动形式,这样的形式很容易看到其他人的结果,同时反思自己的结果正确与否,产生疑问。教师加以语言上的规范,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精神。 设计意图 2: 第四小题的设计选择以连麦的形式呈现学生的结果,绝大部分体现不难得出这个准确结果,但是为什么往往是学生不能完整严密阐述的,通过连线的机会规范学生语言上的表达。此题还隐藏了第二种判读方法,需要学生具备对折线统计图更加深入的认识。 【片段三】长作业设计,强化单元 设计有长作业,让学生明晰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在单元中所处的位置。 设计意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