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95962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295551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诵读,静女,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静 女 《诗经》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和古诗鉴赏的有关知识。 2、掌握诗中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 4、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和诗歌叙事的跳跃性。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结合注释,体会作品的语言美、结构美,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和诗歌叙事的跳跃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个充满诗意的世界中,古代诗人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用文字凝固了时光的斑斓,留下了对生活、情感的深刻感悟。那么,当我们走进古诗的殿堂,聆听诗人的心曲时,你是否会想起古人的愁滋味?如今,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歌《静女》的绝妙之处吧!   这首古诗的主旨是什么呢?让我们一同揭秘,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正如古诗中所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些名句凝结着人类崇高的情感,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唤起我们对生命深处情感的共鸣。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古诗,探寻其中隐藏的智慧和情感,感受文学的无尽魅力。” 二、文学常识 《静女》 选自《诗经 国风 邶风》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500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先秦时代通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儒家奉为经典,才称为《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诗经》按乐曲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指“十五国风”,即指当时15个王国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是《诗经》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部分;“雅”是朝廷乐曲,有“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有“周颂”、“鲁颂”、“商颂”。“雅”和“颂”,都是统治阶级在特定场合所用的乐歌。 (3)《诗经》形式多为四言一句,隔句用韵,常以重章叠句加强抒情效果。它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即直接铺叙陈述;“比”者,“以彼物喻此物”,即比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他种事物以引起下面的正题。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歌 现代诗歌 新自由诗 以旧体诗形式来表现现代生活的诗歌 古体诗歌 诗 词 曲 古体诗 近体诗 律诗 绝句 散曲 戏剧 (4)、诗歌的发展历程 三、文本研读 1、课文范读 (4)关于《诗经 国风 邶风》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静女,文雅美丽的女子。《诗经》中的诗歌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题目。 2、夯实基础,掌握字词 姝( )    俟 ( )    隅( ) 娈 ( ) 踟 ( )    躇 ( ) 贻 ( ) 炜 ( ) 荑( ) 洵 ( ) 怿 ( ) shū chí t í sì chú xún yú luán yí yì wěi 3、串讲诗文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形容词词头 城边的角落 隐藏,遮掩 介词结构后置,于城隅俟我 美丽 见:通“现”,出现。 译文:   温柔又静雅的姑娘, 约我城角去幽会。有意隐藏不露面, 徘徊不前急挠头。 踟蹰:同“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美好 赠送 红色的管箫 色红而光亮 说怿,喜悦。说,通“悦” 通“汝”,你 译文:娴静的姑娘容颜好,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通“馈”,赠送 初生的茂草 副词,的确、确实 通“非”,表示否定判断 译文:   郊野采荑赠送给我,荑草确实美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