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文具》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文具》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作为小学数学的起始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数,感受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文具》这一内容以学生熟悉的文具为载体,通过数数文具的数量,认识数字 6 到 10,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材内容 课文呈现了一幅文具店的画面,画面中有各种文具,如铅笔、橡皮、尺子等。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文具,数出它们的数量,从而认识数字 6 到 10。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一些问题和活动,如 “你还能数出哪些文具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 等,以巩固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数数的能力。 (三)教材特点 (1)贴近生活:以文具为主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形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示文具,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和理解数的意义。 (3)注重实践:设计了多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培养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4)循序渐进:从认识数字 6 开始,逐步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数字,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数感:通过观察文具的数量,感受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对数字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2、符号意识:认识数字符号 6 到 10,理解数字所代表的具体数量意义,能用数字符号表示文具的数量。 3、空间观念:在观察文具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对物体位置和空间关系的认识。 4、几何直观:借助文具的实物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概念。 5、数据分析观念: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具的数量进行分类计数,培养数据分析的初步意识。 6、运算能力:在数数的过程中,为后续的运算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7、推理能力:通过观察文具的数量,进行简单的推理,如根据某种文具的数量推测其他文具的数量。 8、模型思想:初步建立用数字表示文具数量的模型思想。 9、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在描述文具数量中的应用。 10、创新意识: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数和表示数量,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数字 6 到 10,理解数字的意义。 (2)学会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文具画面中各种文具的数量。 教学难点: (1)数的抽象概念的建立,理解数字与具体文具数量的对应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有序数数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一)学生年龄特点 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对学习充满好奇和热情,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好动、好玩。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生动的事物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二)知识基础 在学习《文具》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数字 1 到 5,对数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数字 6 到 10,他们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来认识和理解。 (三)学习能力 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五、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 通过展示文具店的图片或实物,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画、实物教具等,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 3、活动教学 设计多种有趣的活动,如数数比赛、文具分类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个别辅导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5、评价激励 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和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具店的图片、动画、音乐等。 (2)数字卡片、实物教具(如文具模型、计数器等)。 (3)奖品(如小红花、小贴纸等)。 学生准备 (1)数学课本、练习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