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96979

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围“草地”》表格式教学设计及反思

日期:2025-10-22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77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 cover
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围“草地”》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围“草地”》是苏教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游戏分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围“草地”》这一内容,以围 “草地”为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图形知识,尝试探索不同的围法,并在围的过程中发现规律,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教材通过展示一些简单的围法示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用给定的材料(如小棒)围出不同形状的 “草地”,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交流自己的围法和发现。 这篇课文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是对前面图形认识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的良好载体,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 (一)数学眼光 通过观察围“草地”的情境,识别和抽象出其中的图形特征,如长方形、正方形等,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能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数学思维 在尝试不同围法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推理和判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对不同围法的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三)数学语言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能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围法和想法,与同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术语,如 “边长”“周长” 等,来描述围 “草地” 的过程和结果,增强学生的数学语言运用能力。 (四)数学应用意识 通过解决围 “草地” 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用小棒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探索不同的围法,并能找出其中的规律。 (二)教学难点 在围 “草地” 的过程中,理解图形边长与小棒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概括能力。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等,但对于图形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还缺乏深入的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较弱。 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数数和计算技能,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然而,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处于直观形象阶段,对于抽象的数学规律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建议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发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具,如小棒等,让学生亲自动手围一围,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