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199003

3.2 青春有格 课时预习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5-04-20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2次 大小:3358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青春,课时,习学,答案
  • cover
【课时预习案】3.2 青春有格 一、学习目标 1.要知廉耻,懂荣辱,学会辨别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 2.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3.形成良好的品质,学会见贤思齐,做一个“止于至善”的人。 二、知识结构 三、基础梳理 1.青春的我们,乐于实践,_____,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_____,总有一些_____不能违反、一些_____不能逾越。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我们要_____,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_____,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_____,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在行动之前,_____;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3.我们的_____在证明并塑造着我们自己。“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_____。“行己有耻”要求我们_____,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4.“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_____。 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人无德不立。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在于弘扬_____,在于关爱他人,在于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在于不断追求更高的_____。 6.“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_____,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_____。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 “贤”,将他们作为榜样。榜样不仅是一面_____,而且是一面_____。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_____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8.“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_____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_____,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_____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9.“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春需要我们_____。以修身之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_____。 四、问题解答 1.什么是“行己有耻”? 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 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①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③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 ④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⑤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3.羞耻心有什么作用? ①“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②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4.如何增强自控力? ①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②增强“我想要”的力量。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 ③加强自我监控。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 5.什么是“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6.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在生活中寻找 “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7.为什么要向榜样学习? ①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②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