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00145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4《灯笼》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4次 大小:156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灯笼,教学设计
  • cover
灯笼 一、教学目标 1.概括“灯笼”引起的种种回忆,理清文章思路,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握纷繁的意绪和复杂的情思,理解作者的宏大心愿。 3.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和传承作者寓于“灯笼”中的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导入 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这个春节,我们衢山镇的年味十足,行道树上的灯带与灯笼更是为夜色增添了不少节日的喜气。在中国人眼中,红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红红火火,也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每逢重大节日、良辰喜庆之时,街上、家里都会挂起圆圆的大红灯笼。 特别是在元宵节,更是灯笼的盛会,灯笼的节日。如果我们学校将要举办元宵节庆祝活动,我们班负责设计活动所需的灯笼,我们该怎么完成这个任务呢? 任务一:灯笼取名我在行 作者在课文中曾说:“说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都是。”如何给灯笼取名,我想,课文能带给我们很多灵感。 (1)在课文第三自然段,作者提要提到了一个“人物”———爷爷,他与灯笼之间有什么“故事”?可以命名“之灯” 预设:我挑灯接着外出的祖父回家,听祖父讲掌故。 (2)请快速默读课文,借助阅读提示,梳理并概括,课文中“记忆的网里挤着的”结缘的灯笼有哪些?同样,用一句话概括有关灯笼的回忆,并命名。 (屏显) 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顾,最好一气呵成读完全文。力争每分钟阅读不少于500字。 任务二:装饰灯笼我在行 北京冬奧会上玉兔灯笼、柳枝灯笼等;北京残奥会上引人注目的吉祥物“雪容融”,是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的,寓意点亮梦想,温暖世界?,还有以西汉长信宫灯为灵感设计的火炬接力火种灯,跨越2000多年传承火种,是中华儿女对光明、希望的追求和向往。? 如果你来执笔绘图,你会在灯笼上描绘些什么呢? 小组合作探究,每组选择两个灯笼,在横线上写下你所要描绘的画面。要求画面内容来自课文,如有删改需要补充合理的理由。 师小结:我们发现在作者记忆的网里,灯笼串起了他的回忆与联想,其中有村民的日常生活,有乡村艺术表演,有乡村年节的景象,还有传统历史文化,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因此,作者心中密密麻麻承载着关于灯笼的回忆,其背后既有亲情、民俗,更有历史、文化。 师小结:本文的选材是当时人们生活中最为平常、最为熟悉的事物,里面的许多内容又都极为家常,具有乡土气息 通过聚焦这些精彩的语句,我们可以发现这篇文章语言自然雅致,诗意深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看似零散而纷乱,其实都服从于情感表达的需要,交错进行,浑然一体,这正是散文“行散神聚”的特点。叙事的千变万化,文笔的跳脱腾挪,联想的天马行空,情感的跌宕起伏,尺幅之间仿佛有千里之致,方寸之间尽显广表深邃的光华 任务三:体悟韵味我在行 汉献帝的宫灯如何华丽? 汉献帝的处境如何危险? 第十一段军营里的大将都有谁? 链接资料: 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九一八事变”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山河,也击碎了无数文人的美好幻想。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包括吴伯箭在内的文人十分愤懑,忧心如焚,怒火中烧,不吐不快。在这一时期,吴伯箭的散文时常回荡着爱国主义旋律。 (2)感家国情怀 作者在课文中说,“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而“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思考:作者在文末为何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请同学们齐读(变诗朗读感知): (屏显) 你听, 正萧萧班马鸣也 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辛! 唉,壮, 于今灯笼又不够了。 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 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生思考回答。 参考:保家卫国的家国情怀。师:作者在此借灯笼表达了对当时时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