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1201083

(核心素养目标)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9-1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44349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核心,素养,目标,16课,中国,赋税
  • cover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本课是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本课通过两个子目(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关税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讲述了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知道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历程,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归纳出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认识赋税制度的演变是与解决特定社会问题相关,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我国收回关税主权,完善税收制度的意义,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从关税自主权的丧失与收回体会历史责任感、认同爱国主义精神;从个人所得税的制度培养依法纳税的公民意识。 1.重点: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历程 2.难点:关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起源和演变 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 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元朝纳粮彩绘壁画,右图是个人所得税宣传照。大家思考一下,两者反映了什么共同主题?对!赋税制度。那么,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状况如何?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讲授新课】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秦汉时期的赋役有哪几种构成形式?其具体状况如何? 自主学习 1.秦汉时期 (1)田赋 ①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 ②汉初,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时十五税一,汉景帝时三十税一。 (2)人头税 ①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 ②汉朝时,分口赋、算赋,不分男女,7-14岁每人每年缴口赋20钱,汉武帝以后加征3钱,15-56岁每人每年出算赋120钱,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 ③汉朝还征收财产税,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 (3)徭役 ①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 ②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等繁重劳动。正卒役期一般是两年。戍卒役期一般是一年。 图片情境 问题情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内容及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隋唐到明清时期的赋役制度具体状况如何? 自主学习 2.隋唐时期 (1)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 (2)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 (3)建中元年(780年),唐朝政府改行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图片情境 合作探究 探究一 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材料一 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大唐六典》 材料二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新唐书 杨炎传》 (1)根据材料一归纳材料中赋税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税法的征税标准是什么?影响如何? 提示:(1)特点:按丁征税,交纳实物,以庸代役。 影响:租庸调制保障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