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02512

5.1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表格版)

日期:2025-01-0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2398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地理,表格,一册,必修,2019,教版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5.1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第一册教材 -出卷网-:湖南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掌握植被与环境的关系,保护植被,改善环境。 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或植被类型图,了解不同区域的植被类型和特点。 地理实践力:观察校园植被,描述其构成和特征,分析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习观察、识别主要植被的方法。 2. 探究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通过植被的根、叶、干的形态特征分析其生长的自然环境。 2. 探究植被对环境影响的地理过程。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通过任务一的驱动,已经了解了植被的基本概念和类型,同时也剖析了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老师还布置了的课后作业。 校园植被调查报告表考察地点小组成员第_____组植物叶片特征所属植被类型分布地区 小组代表以校园植被调查报告表为依据进行展示汇报,老师给予引导性和鼓励性的补充。 二、【方法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学习观察、识别主要植被的基本方法: 观察内容地上地表地下植被结构: 使用老师给大家讲解的方法,解答新课导入的疑惑,骆驼刺的根,榕树的根,雨林的板状根,红树林的根的特征体现了其生长环境的主要特点。用教材上的活动题,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根据图文信息推测猴面包树分布区的气温和降水特征。(并给出提示:从地上、地表、地下、植被结构几个角度分析。) 三、【实验探究】 观看实验,分别是有植被的地表和没有植被的地表,完成表格。 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观察内容有植被覆盖无植被覆盖地表径流多少 土壤侵蚀强弱 地貌变化大小 这两个现象证明了植被对环境影响的两个基本功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那么到这里,这个实验肯定是没有探究完整,植被到底是怎么涵养水源的,怎么保持水土的呢,这才是目前高考的方向。进一步探究。 植被不同部位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中的作用分析 植被结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地 上林冠层 灌草层 地 表枯枝 落叶层 地 下根系 土壤层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植被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地理过程。 四、【学以致用】 【改编2017年 新课标2———环境保护】(10分) 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因受人为干扰,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严重,出现“红色荒漠”(图8)。为治理这一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当地采用人工种植松树和自然恢复等方式造林育林,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景观。 (1)说出自然恢复的次生林与人工种植松林的区别。(从植被结构、地表植被种类、地下根系发达程度的角度分析) (2)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松林防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结合实验探究活动的表格二进行分析) 根据高一学生的基本能力,将问题简化,改编,使用小步调探究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发学生思维方式。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鼓励学生回答,并给予引导性的补充。最后一起总结植被对环境的影响。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五、【课后作业】———小老头树”的启示 对2018年海南卷“小老头树”试题进行改编,使用小步调探究的方式,降低难度,引发学生思维方式。 (1)阅读材料说出图示区域(黄土高原区)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生物治理措施。 (2)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注:分别从气候(降水、蒸发能力、风力大小)、水文(地下水和地表水)、土壤的特点分析 (3)推测植树造林对该地原有植被数量和种类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4)分析该地区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注:从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的角度分析。 (5)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人类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