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0267

【创优设计】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课时训练 第二单元 可持续发展之路(含解析)(打包5套)

日期:2025-09-1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6次 大小:21400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训练,打包,解析,之路,可持续发展,单元
    可持续发展之路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后,引起了多学科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角度理解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第1~3题。 1.巴伯在其《经济、自然资源不足和发展》一书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保护自然资源的质量和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程度。”该定义偏重可持续发展的(  )。 A.生态属性 B.社会属性 C.经济属性 D.环境属性 2.下列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 D.预防和治理污染 3.下列言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  )。 ①“只有一个地球”的公益广告 ②保护地球生物的生存能力和多样性 ③毁林开荒,增加粮食产量 ④提倡塑料袋购物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1题,从题干“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程度”,可知主要偏重经济属性;第2题,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属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第3题,毁林开荒,增加粮食产量会造成生态问题,塑料袋购物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均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1.C 2.C 3.A 读“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完成第4~6题。 4.关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持续发展 b.生态持续发展是目的 c.社会持续发展是基础 d.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 A.a、b B.a、c C.b、d D.a、d 5.图中①②③④的含义分别是(  )。 A.①经济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B.①生态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社会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C.①社会系统 ②生态系统 ③经济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D.①社会系统 ②经济系统 ③生态系统 ④人的管理调控 6.图中①对②的影响是(  )。 A.提供环境资源 B.产生生活废弃物 C.产生生产废弃物 D.提供物质产品、资金等 解析:第4题,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在这个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第5题,①是经济系统,②是生态系统,③是社会系统,④是人的管理调控。第6题,经济系统中的生产活动产生大量废弃物,这些废弃物要排放到生态系统中,让环境来容纳、清除。 答案:4.D 5.A 6.C 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据此完成第7~9题。 7.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面临的困境是(  )。 ①人口增长趋向零,老龄人口比重大,就业人口日趋不足 ②农业资源日趋紧张,接近资源承载极限 ③环境污染局部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生态日趋恶化 ④粮食需求迅速增加,土地后备资源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是(  )。 A.公众的接受与参与 B.专业技术人员参与 C.污染严重的企业参与 D.关、停、并、转严重污染的企业 9.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下列行为符合公平性原则的是(  )。 A.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在我国乡村地区大搞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B.参与国际合作,共同治理大气污染 C.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 D.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解析:本组题以我国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结合《政府工作报告》的热点,考查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