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03187

《3.2.2算法的描述》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2019)必修1

日期:2025-09-21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3502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3.2.2算法的描述,教学设计,格式,高中,信息技术,教版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高中一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3.2.2 算法的描述 教科书 书 名: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 教材 -出卷网-:广东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在回顾算法的含义和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子项目探究“运苗问题”的算法展示,使学生了解算法的三种描述方式(信息意识) 2.通过“运苗问题”和“树木认养牌”子项目的探究,使学生能够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设计算法、选择恰当的方式描述算法,并理解程序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信息意识 计算思维) 3.通过项目案例分析和交流讨论,让学生体验算法同生活紧密相连,在增加环保意识的同时形成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信息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算法的三种描述方式及比较 2.理解程序三种基本结构的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 1.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式描述算法 2.体会不同算法对解决问题的效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温故 学生分享上节课所学内容(子项目1“种树问题”),巩固算法的含义和特征。 2、知新 教师在大单元情境《探秘治沙奇迹》项目导向下提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项目探究 【子项目2】运苗问题 1、看纪录片《中国魔方———草方格》回答问题 (1)草方格 米× 米效果最好? (2)每 个草方格种一棵树? 2、思考与交流 对问题1进行分析,并用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 问题1:求解9米×9米的方地的树苗总数及需要运输的卡车数(每棵树苗重2千克,卡车承重1吨) (N—方地树苗总树,T—所需卡车数) 3、自主探究 阅读课本P49-51,了解算法的三种描述方式,并完成下面任务 (1)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解决问题1的算法 (2)结合问题1的算法描述,比较三种算法描述方式的优势和不足 4、展示与分享 (1)对问题1的不同算法描述 (2)三种描述方式的优势与不足比较 (3)流程图的基本图形及其功能 (4)教师示范用画程软件绘制解决问题1的流程图 5、举一反三 对问题2进行分析,并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解决问题的算法 问题2:求解a米×a米的方地的树苗总数及需要运输的卡车数(每棵树苗重m千克,卡车承重5吨) (a—正方形区域边长,m—每棵树苗重量,N—方地树苗总树,T—所需卡车数) 6、自主探究 (1)用画程软件绘制出解决问题2的算法流程图 (2)用画程软件测试输入几组数据,观察运行结果,发现问题,并思考如何如何改进流程图可以解决问题。 【子项目3】查找问题 1、情境创设———校园的树木认养牌 2、思考并用自然语言描述查找“树木认养牌”编号为36的树的不同算法 3、分析并归纳不同算法的共性,将流程图补充完整(任务三) 4、阅读课本P52,比较三个任务的流程图的执行过程各有什么特点,分别属于什么程序结构(任务四) 5、情境迁移———寻找现实里蚂蚁森林中的树 6、体验“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的查找效率(任务五) 运行“查找方式比较.py”程序,并填写查找记录单,分析比较两种查找算法的效率。 三、项目总结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整合上节课内容进行小节梳理和“算法”知识梳理 3、拓展生活中其它算法应用,启发算法的两面性 (1)积极: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生活日新月异 (2)消极:正确看待“信息茧房”,赢得AI时代的主动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