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一上《影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影子》是林焕彰先生给孩子们创作的一首有趣的儿童诗。这首诗一共两个小节,读起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具有传统诗歌的音韵美;这首诗通过巧妙的想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影子比喻成小黑狗、好朋友,写出了影子的特点,具有现代诗歌的新奇美;每节诗歌采用4、4、7、7的字数排列,具有一种别致的节奏美。所以,这样的诗歌一定深受孩子们的喜欢。 这首儿童诗的教学,我们应尽可能地设计一些趣味性活动,让学生既学习了诗歌,又发展了语言,还完成了识字。 【教学目标】 1.认识“影、前、后、黑、狗、左、右、它、好、朋、友”等11个生字,认识宝盖头、女字旁、月字旁等3个偏旁;会写“在、后、我、好”4个生字,重点学习一个新的笔画:斜钩。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图文,认识影子的特点,建立初步的方位概念。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宝盖头等3个偏旁,会写“在”等4个生字。 2. 朗读课文,认识影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影子 1.欣赏皮影戏:同学们,请大家欣赏一段特别的戏剧。 课件播放皮影戏《哪吒闹海》片段。 同学们,有谁知道这是什么戏剧吗? 对了,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皮影戏,也叫影子戏。我们看到的呀,不是真实的戏剧人物,而是用兽皮或者纸板做成的戏剧人物的———影子! 2.了解影子:没想到,影子也可以变成美妙的戏剧!生活中,大家在哪里看到过影子? 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回答,比如:太阳下有影子,月亮下有影子,灯光下也有影子,只要有光亮的地方,就都有影子。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影子》。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节课的导入结合中国传统民间戏剧形式———皮影戏进行,意在让孩子们在一种新奇的情境中进入新课文的学习。同时,也让孩子们增加一点对皮影艺术的了解,激发孩子们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的热爱。由皮影艺术中的影子,过渡到生活中的影子,学生会充满浓浓的兴趣,也对新课文充满一种期待。】 二、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 自由朗读:请大家赶紧打开课文,翻到第80页,自由把课文朗读三遍,不会认的字,要想办法解决。 3. 同桌互听:请大家把课文读给同桌听一听。发现同桌朗读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帮同桌指出。 4.指名朗读: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一听? 师生评议。 5.合作朗读:学生读红色部分,老师读蓝色部分。 6.比赛朗读:全班分小组比赛朗读,老师评议。 7.尝试背诵:出示镂空课文,让学生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达到认识生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目的。朗读的形式要注意多样,这样学生不至于觉得乏味厌烦。】 三、读词识字,训练说话 1.认读词语:出示词语,请学生认读: 影子 前后 左右 黑狗 朋友 常常 陪着 跟着 它们 就像 2.认读生字: (1)出示带拼音生字,生自由认读。 (2)生字去掉拼音,打乱顺序,学生自由认读。 (3)同桌互查。 (4)老师抽查生字认读情况。 (5)教认新偏旁:宝盖头、女字旁、月字旁。 3.巩固识字: (1)将生字送入课文,原文去掉拼音齐读。 (2)课文第一次变形,请学生朗读。 影子在我前, 影子在我后, 影子跟着我, 像条小黑狗; 影子在我左, 影子在我右, 影子陪着我, 是个好朋友。 (3)课文继续变形,请学生朗读。 影子前,影子后, 就像一条小黑狗; 影子左,影子右, 它是我的好朋友。 影子前,影子后, 它是我的好朋友; 影子左,影子右, 就像一条小黑狗。 4.训练说话: (1)出示含()的课文,请学生填空、说话。 影子( )在前, 影子( )在后, 影子常常跟着我, 像条一条小黑狗; 影子( )在左, 影子( )在右, 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