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1206878

15.1《谏太宗十思疏》复习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12-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8962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1,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谏太宗十思疏 魏征 1.《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作者与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句子是:“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反驳司马光“侵官”的指责。 3.《答司马谏议书》批判士大夫不关心国家大事、随声附和、讨好众人的做法的句子是:“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4.《答司马谏议书》中“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三句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使其无言以对。 5.《答司马谏议书》中借助盘庚迁都来表明自己对变法的态度的句子是:“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6、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王安石直接点明和司马光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 1.《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作者与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句子是:“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反驳司马光“侵官”的指责。 3.《答司马谏议书》批判士大夫不关心国家大事、随声附和、讨好众人的做法的句子是:“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4.《答司马谏议书》中“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三句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使其无言以对。 5.《答司马谏议书》中借助盘庚迁都来表明自己对变法的态度的句子是:“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6、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王安石直接点明和司马光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 复习要求 1、掌握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现象,掌握“诚、信、求、终、安”重点字。 2、“十思” 的内容以及现实意义 唐太宗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为什么魏徵会在唐太宗心里有这样的地位,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探求他们的心灵世界。 作者简介 魏徵(580—643),字玄成,巨鹿曲城人,。他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隋朝末年,为避乱,曾一度出家为道士。后参加李密的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他降唐,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事得失,魏徵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有“诤臣”之称。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绪论及《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后拜迁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诊。徵先后上书二百多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留有《魏郑公文集》与《魏郑公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背景介绍 唐太宗李世民跟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教训,能够节私欲,明赏罚,听取下级的劝谏,甚至被誉为“从谏如流”。经过十几年的治理,到了贞观中期,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以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欢呼声中,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特别是渐渐忘记了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渐渐对人民作威作福起来。魏徵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疏进谏,使太宗猛醒。 文章力劝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